时间:2021/6/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嗯,标题中的“鸡”打了双引号。因为接下来文中提及的“鸡”,不是我们过年拜老爷的那种“鸡”,是指在潮州野外生活着的“鸡”,而其中有的也不是“鸡”,更不是那种“鸡”。

实在抱歉,开篇有点绕,毕竟这是篇严肃正经的自然类科普文章,科普潮州野外十种名叫鸡的“鸡”。

说起鸡,我们绝大多数人大脑里浮现出来的,是家鸡。家鸡是分布最广,也是数量最多的人类驯化的家禽,相关数据显示总数超过二百四十亿只,地球上鸡的数量比其他所有鸟加起来都多。

家鸡是过年拜老爷三牲中的一牲,人类经过上千年的选育,家鸡已多达上千个品种。

关于家鸡驯化的历史如今依旧众说纷纭,有的说五千年左右,有的说上万年;有的说起源于中国,有的说起源于印度,笔者比较支持的则是多起源说。

但不管怎么说,家鸡的祖先是原鸡,从分类学上说,它属于鸟形纲鸡形目雉科原鸡属,共有四种。中国野外分布的是红原鸡(gallusgallus),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遗憾的是,潮州没有野外分布。

红原鸡(Gallusgallus),左雄右雌。辨别红原鸡和家鸡最直观的方法是看脚,家鸡的脚是黄色的。图自网络。

那些和家鸡是亲戚的“鸡”

在潮州的野外,分布有几种同属于雉科的鸡。

雉科(Phasianida)有38属种,为鸡形目最大的科,广泛分布于旧大陆。雌雄两性往往差异巨大,大多数雉科的雄性羽色华丽。雉科可分为鹑和雉两大类,中国是雉科的分化中心,有50种左右,拥有世界近1/3的种类,其中大多是中国特有种,超过一半的种类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而中国素有“雉类王国”之称。

雉鸡(Phasianuscolchicus),摄影/梦与黑夜

雉鸡的分布非常广泛,中国(除西藏羌塘高原及海南)广大地区均有分布。潮州人通常叫其“山鸡”。

雉鸡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30多个亚种,潮州的雉鸡属华东亚种,其中大部分亚种雄性颈部有白色羽毛,因而又被称为“环颈雉”。雄鸟具有红色、黄色、栗色等多种艳丽的羽毛,尾羽长并具有横斑;雌鸟稍小,体色暗淡,周身土褐色而密布深色的斑纹,隐藏在灌丛中很难被发现。雄鸟求偶时常发出“叩、叩”的声音。

中华鹧鸪(Francolinuspintadanus),摄影/梦与黑夜

中华鹧鸪生活在低山间干燥的山谷内及丘陵的岩坡和砂坡上,多在灌丛、草地、荒山等环境中,有时也出现在农田附近的小块丛林和竹林中。它们不在高山上,不在森林中,也很少见于空旷的原野。清晨和黄昏时常在山谷间觅食,晚上在草丛或灌丛中过夜,而且还常常更换夜栖的地点。

繁殖季节,中华鹧鸪常在晨昏时数鸟同时鸣叫,叫声像是“行不得也哥哥”或“不如归去啊啊”,中国古代诗词人将其叫声理解为山道凶险,或寄托政治失意的怅惘。下面是中华鹧鸪的声音,不妨听听。

鹌鹑(Coturnixjaponica)图自网络

想必大家即使没见过鹌鹑,也吃过鹌鹑蛋——鹌鹑是被人们广泛饲养繁殖的经济物种。

鹌鹑全身大致为褐色,有白色眉纹,头部、颈部至背部则覆盖有清晰的淡黄色纵纹,在野外看到鹌鹑多半都是走过草丛边或者草丛里的时候惊飞的,它们平时躲在草里很难看到,而且一般能不飞就不飞,飞出来也是短距离飞行就又藏入另一片它觉得不会被发现的草丛里(笔者曾在下坪村的天地里惊飞过一只)。雄鹌鹑的脸颊是棕红色的,雌鹌鹑则为黄褐色。

灰胸竹鸡(Bambusicolathoracicus)摄影/小丁,摄于潮安区某山

灰胸竹鸡是中国的特有种,只分布在中国华南地区,它们栖息于海拔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竹林、灌丛和草丛中,也出现于山边耕地和村屯附近。

这是种有着美丽配色的鸟,在潮州有稳定的种群,但亦面临非法盗猎的危险。

叫“鸡”但不是鸡的“鸡”

有些“鸡”跟鸡是远房亲戚,不属于鸡形目,但人家的名字里有个“鸡”,这包括鹤形目秧鸡科和鸻行目鸻科中的一些成员。

黑水鸡(Gallinulachloropus)摄影/梦与黑夜,摄于意溪松林寺

在潮州,水质较好的长有些水生植物的水塘,往往就能见到黑水鸡。虽说名字里有个“鸡”,但它属于鹤形目秧鸡科,反倒是跟“鹤”是亲戚。

黑水鸡成鸟两性相似,雌鸟稍小。额甲鲜红色,端部圆形。黑水鸡的爪子很大,方便其在水生植物上行走,它们以水生植物嫩叶、幼芽、根茎以及水生昆虫、蠕虫、蜘蛛、软体动物、蜗牛和昆虫幼虫等为食。

紫水鸡(Porphyrioporphyrio)摄影/梦与黑夜

紫水鸡,号称世界上最漂亮的水鸟,它跟黑水鸡是亲戚,同属于秧鸡科。在潮州,如今可能仅仅分布在饶平一个不大的栖息地。如今在鸟类的分类上,潮州分布的紫水鸡从以前紫水鸡的一个亚种提升为种,叫黑背紫水鸡(Porphyrioindicus)。

紫水鸡虽然分布范围广,但在中国,它极为罕见,尤其是黑背紫水鸡,在广东只有少数几个地方有分布少量的种群。

蓝胸秧鸡(Rallusstriatus)摄影/小丁

蓝胸秧鸡属秧鸡科秧鸡属,它栖于溪流、水沟边的草丛间,秧鸡在夏季插秧后,有时会在秧苗丛中活动、觅食,因而等名秧鸡。它们善奔跑、隐匿。食物以软体动物、水生昆虫为主,也取食种子和幼嫩植物。

蓝胸秧鸡虽然在中国华南地区的分布广泛,但目前数量很稀少,笔者也仅在潮州意溪的小溪边瞥见过。

董鸡(Gallicrxcinra)摄影/汕头小高

董鸡属秧鸡科。雄鸟头顶有像鸡冠样的红色额甲,其后端突起游离呈尖形,全体灰黑色,下体较浅。雌鸟体较小,额甲不突起,上体灰褐色。非繁殖期雄鸟的羽色与雌鸟相同。

栖息于芦苇沼泽,灌水的稻田或甘蔗田,湖边草丛和多水草的沟渠。多在晨昏活动,阴天时可整天活动,站立姿势挺拔。因为性格谨慎,往往不容易发现。

水雉(Hydrophasianuschirurgus)摄影/鲲江弼,摄于鲲江乡

水雉乍看上去好像是雉鸡的亲戚,实际上它并不是鸡的一种,而是鸻(héng)鹬类的一种,属于鸻形目水雉科。

水雉是少数以一雌多雄制闻名的鸟类之一,它们九月左右筑巢在水生植物叶上,母鸟可下到十窝蛋,每窝约四个蛋,蛋为墨绿褐色;由公鸟照顾孵化的幼鸟。雌雄长相相似,其中雌鸟体型较大且强壮,雄鸟则较小,雄鸟体重仅为雌鸟的一半左右。水雉的尾羽很长,因整体体型类似一些长尾羽的雉鸡类的鸟(如环颈雉),故名水雉。

在潮州,它们在迁徙季节往往会在芡实池上筑巢,这非常难得,希望潮州种植芡实的农民,别伤害它们,这种美丽的“凌波仙子”。

凤头麦鸡(Vanllusvanllus)图自网络。

凤头麦鸡属鸻科麦鸡属,头顶有黑色反曲的长形羽冠,胸以及上体黑紫色,下体白。每年夏天在中欧、东欧、哈萨克至中国东北一带繁殖,冬天到越冬时会在潮州的耕地、稻田或矮草地出现。

这些野“鸡”有的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的是三有动物,都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它们很多因为栖息地的丧失以及非法捕抓,在潮州的野外已经难觅踪迹,有的则是苟延残喘。

希望在鸡年里,大家能对这些美丽的生灵有更多的认识,不去伤害它们,进而保护它们,保护它们所栖息的自然大地,一直在潮州的野外生活下去。

作者:丁铨

参考文献:

孙泽伟,LwthwaitRW,等..广东省潮汕地区鸟类的研究历史及其名录.汕头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42

RichardW.L,邹发生..广东省的鸟类及考察历程.动物学杂志:50(4):~

欢迎大家投稿及推荐潮州物种。

爱生活,爱潮州,爱护潮州自然环境!

小丁

祝大家鸡年大吉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