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英,网名:瑞。汉阴人,行政单位工作,优秀志愿者。打羽毛球、摄影、旅游填满了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 一直以来,想去看看阿坝县是怎样的景象。年9月份曾经想从壤塘县到阿坝县去,但是那个叫晓勇的藏族小伙子说那一段路很差,不让我从那里走,所以没去成。一直到去年,朋友老房说在8月份的一个早晨经过阿坝县与红原县相邻的那个长坡,打眼一望,那种阳光洒满一坡草地、微风习习的那种美景和感觉,是他走遍全国各地都没有感受到的一种独特的美。他的这个说法以及前次没能实现的愿望,使得阿坝县这个地方一直在我心中魂牵梦萦。 第一天,汉阴到九寨沟县城。赶路中,途中无别样风景。 今年9月,女儿上大学走了,而我在忙完种种生活必需的事务后,在10月25日晚上,跟单位领导申请了5天公休假,将房门钥匙交给邻居好友,于26日清晨一个人驾车冒雨往我一直向往的阿坝县出发。清晨8点40分从汉阴上高速,雨越来越大,气温也越来越低,行驶在石泉与西乡相邻路段时,雨下得很大了,随着雨刮器的快速扫动,我更加全神贯注地紧盯着前方的路面。两小时到汉中雨停了,正如昨晚看的气象云图一样,西边没雨。 紧随着渐渐晴朗的天空,我的心情也随之轻快。一路上,我只有一个目的,今晚6点左右赶到九寨沟县城,再在那里享受一餐九寨沟县城的小吃。九寨沟县城的吃食一直都让我满意,从年11月份未到县城之前就让我向往不止,因为晓勇说九寨沟县城的东西最好吃 晚上7点半才到九寨沟县城,登记了去年没住的黄浦大酒店,果真就是一个四星级大酒店。步行去老街吃东西,电话里约到晓勇,他说在乡上还忙到的,我说那你忙吧,已经晚上10点多了,我真的很疲倦,他说一定要见面,我就没关手机先眯胡着。半夜12点多他打来电话,说在楼下等我,匆忙下楼,他和几个藏族小伙子在等着。这么晚了,真不想搅扰其他人,可也不想错过与晓勇见面。有他的同事、朋友,这几个小伙子一看就是藏民。藏族朋友们豪情满怀的原生态歌声难得一听,许久没有听到了。他们在一起开怀畅饮放声高歌的快乐,迅速地感染着我。直到凌晨两点多,看到桌子上还有一堆未开的酒瓶,我扯扯晓勇的衣袖,他说我们先走吧。告别激情不减的藏族朋友,凌晨的我们步行在九寨沟县城新区旷无一人的街上,凉风习习。 第二天,九寨沟县城到阿坝县城。秋色醉人,美景连连。 一觉睡到早上10点多才醒来,吃饭,加油,几乎11点才算正式出行,这一段路上的美景,几年前就见识过。因为专注开车,到达川主寺之前,只拍到甘海子和薰衣草花田两处的照片还算是有点像样。不拍几张,岂不是浪费了这醉人的秋色。 甘海子湿地风光 薰衣草田园 因为川主寺地处连接松潘、九寨沟、红原、若尔盖的特殊位置,这几年迅猛扩建与繁华,而桥头的老街,已不再有曾经的繁华,变得冷冷清清,而我,是个怀旧与念旧的女子,我依然在桥头的老店吃饭,这是第几次在这儿吃饭了?依旧拍下有红军长征纪念碑的川主寺桥头照片,已经是下午3点了。 风景风景好的时候,我也忍不住玩自拍。 红原草原 本以为公里的路程下午5点多就能到达的,没想到由于我边走边拍照,耽误了不少时间。从色地到瓦切的途中,天空突然暗了下来,瞬间,天上下起了雪和冰雹,路上迅速地积了厚厚一层雪雹,车轮压过时发出嚓嚓的响声,过往的车辆缓慢地行驶着,本想拍下这难得一遇的场景,但是我是第一次行驶在雪路上,为了安全起见,只好放弃了拍照的念头。 到达瓦切时,已经5点40了,在路口停下来,给求灯打电话,他是晓勇为我联络的明天在阿坝的代驾和导游。求灯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听,字句之间流露出浓浓的文艺青年气息。他告诉我,很快就能到达红原县城了,过了红原,在安曲镇有指向阿坝的路标,从那里只有88公里的路程就到阿坝县城。那个路标我之前见过,但这个时候没想到是那么遥远。 过了红原县城,把那个途中搭上的妇女放在红原汽车站,我又给求灯打电话,说天黑了,我不想再走了,电话里,他真切地告诉我,前面的路很好走,晚上赶到县城没问题。在他的鼓励下,我抛下一切杂念,一心直奔阿坝县城。晚上8点40分,终于驶进县城,求灯让我在原地停下,说他马上就到。他先带我去吃饭,吃饭是在一个二楼的藏式餐厅,清一色的藏式装饰,奶茶很香很暖人,牦牛肉有些咬不动,绿色菜叶我倒是挑着吃光了。 在我吃饭的时候,求灯打电话为我联系好了酒店。到酒店拿了房卡,才发现有需要用的物品落在车里,求灯又转身去院子帮我拿东西。求灯为我订的的房间物美价廉,干净舒适,他打开了所有的取暖设备,哦,下次再来阿坝,我还是要住这家叫天鼓的酒店。睡觉前想我终于到了阿坝,在心满意足的时刻,心里有一点小小的失落,因为是夜间行车,没有看到从红原到阿坝途中的风景。 因为昨天晚上3点多才睡觉,本以为这个晚上会很快入眠的,没想到反而失眠了,直到快凌晨3点才入睡。 第三天,阿坝县至久治县年宝玉则,实现许久的期待。 在我睡得正香的时候,突然听到手机铃响,原来是早上6点23分,求灯打来电话我睡醒没,说他这会在街上,问我想不想这会儿出去转转,我说马上起床,让他稍等。我迅速起床收拾,他在酒店门口的车里等着。喜欢拍照的人都知道,日出后的风景最美。其实求灯因为早上9点要开车去九寨沟参加一个婚礼,为了能多一点时间带我看看阿坝,才这么早赶来陪我的。 我们先去城北的山坡上,一路上,他介绍了格尔登寺,以及格尔登寺的守护神观音菩萨塑像,给我介绍了县城周边的几处寺院、部队驻扎的营地,还有他家住的地方。那时,东边的太阳还没完全升起来,西边的圆月依然明亮地挂在如洗的蓝天边,薄如轻纱的晨雾飘缈在县城和村庄的上空,晃如给它们披着一层轻纱,阳光洒在的山坡和树叶上,明亮光耀。些许房屋上冒出炊烟缈缈,或近或远的草地上结着一层薄霜,让那些霭紫色的草地看起来充满诗情画意。 求灯说山坡的对面就是通往壤塘的道路,而我觉得那个位置好像也是拍日出的好位置,我说我们去那条路上看看吧,那条路是我一直神往的道路,在心里魂牵梦萦了多少回啊,更何况是在这么美妙的一个清晨! 披着晨曦,披着霞光,我们驶向了城南那条与壤塘相连的道路。求灯也说这条路不太好,但我看除了些微的坑坑洼洼之外,没什么不好的。我们边走边看,直到快到山坡顶部有一处观景台才停车。没想到了一群扛着长枪短炮的老哥老姐们正在那忙活着拍日出,跟他们打过招呼,我也开始欣赏并记录这些美景。因为没有带三角架,加之我本来就没有好技术,就只能在心里记住这个美丽的时刻,手持相机是拍不出好效果的。拍照不是我最终的目的,而走过看过才是我所求。由于时间关系,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那条路,而我的心,多少年来一直在那条路上徜徉,还有那说不上的伤怀。 城北村庄 城西风光 格尔登寺 城南观景 早上一出门,求灯就说先带我到最近的格尔登寺参观,但因为想先去看日出,说想放到下午再去参观,而神使鬼差,直到第二天清早离开阿坝,我也没曾走进这个占地平方米、有着多名僧人的大寺院。留待下一次再去吧,总要留下一点遗憾才是。 求灯就要走了,他把曾经的合伙同伴扎波介绍给我,他走之后就由扎波负责做我今天的代驾与导游。其实他俩有着很多共同点:都是民族大学毕业,精通藏汉双语,又都做过藏族学校的教师,都有着结实的身段。 10点整,我和扎波从县城出发,出发前,我告诉他我需要买一个那种藏族妇女戴的能包住整个脸的大口罩,如果不包住脸,估计回家后我的面容至少会苍老5岁。他用心地坚持把我带到一个摊位买到价格最便宜的口罩。往县城西北方向,我们先去看各莫寺,就在距县城不远的公路边,寺院的规模很大,有着多年的历史,与居于县城的格尔登寺同样占地平方米,但这里的僧人们却远远少于格尔登寺。因为心里更加向往年宝玉则,所以没有多做停留,一路上基本上直奔久治方向。途中,我能够自在欣赏沿途风光并随时拍照,扎波也不断地介绍途中的风景和相关的传话,而这一块地区曾经是传说中格萨尔作战的主战场。 在我走过之后才知道这一块地方其实是属于地质公园的范围,因为经过的有红土垭,乱石垭,而且地名也是根据实时地况来命名的。这几个垭口的海拔都过了米,每经过这样的垭口,我都要停下来拍照,扎波也会拿出出发前准备好的那一纸箱风马,向天空抛洒一沓沓风马,表示对神山的敬意。他的动作熟练,抛洒的风马又高又散,而我抛洒的风马好不容易才能勉强散开,更不要说有高度了。远处的山峰光秃秃的,看不到任何植被,扎波说那是石头峰,有几处峰不是尖的,耸立的山峰上半部突然变得齐整,像是被一把爷子拦腰劈断,说是它们因不听从格萨尔的命令,被他用长剑劈下,上半截山峰至今还完整地散落在年宝湖旁。 途中,我们去德合隆寺,远远地就看到观音菩萨的巨形塑像,这是年开光的48米高露天四臂观音铜像,创藏地露天铜像最高纪录,寺院的东北竖立着18米高露天巨型莲花生大师铜像。今天无意中能来观看这两座宏伟的佛像雕塑,真是我的福祉,出发前一点儿都没想到。难得一来,我和扎波一同绕着一楼的经堂转经筒一圈,经堂的外墙上雕绘了一幅幅色彩鲜艳的唐卡画像,这也是难得一见,我和扎波相互给对方拍照。 途中遇见晒粪的妇人 转经妇人 转经也是我的必修课 莲花生大师18米塑像 寺院内的小喇嘛 出大门前拍一张 游完德合隆寺,沿着主干道,继续驶往西北方向。 途中不断东张西望看美景的我,突然看到路旁的巨石上刻录红色的字迹,赶忙叫扎波停车。原来刻录的是“二十万年历史见证倒二次冰期杰作---冰碛缥砾”,这是目前全世界稀有的石种,没想到这次途中无意中竟然能与想相遇,真得意料之外的收获! 经过乱石头垭口,终于到达久治县城。在县城,扎波到熟悉的藏族文化店铺让店主给刻录一张藏歌CD,这可是好东西!这些原生态的藏族歌手的歌声让我们一路上轻松而欢快! 年宝玉则湖,我们终于到了!蓝色的湖水,积雪的年宝玉则主峰,湛蓝色的天空!这是藏族人民心中的神山,神湖。每到7月,藏族朋友们会成群结队地来这里转山,转湖,煨桑,以表达他们对神山神湖的敬仰之情。也许是靠近主峰和湖水的缘故,这儿的风很大,尽管阳光灿烂,但气温还是很低。稍作停留,便待返回,突然景区门口那只魁伟的黑色藏獒或者藏狗,它转悠到我身边,在我身上舔着,顿时,我动也不敢动,几乎要屏住呼吸,急切呼叫扎波的名字,此情此景,扎波过来轻轻地把它赶走,本想拍下这调皮的东西,可是害怕它误把相机当作武器来袭击我,那就太可怕了,所以,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中午两点多钟,我们都有些疲乏了,在久治县城吃了碗沿河面片,既是解决午餐,也算是稍作休息。返回的途中,我不仅拍风景,也拍下扎波那藏族男子特有的壮实的胳膊,我终于明白他们那结实的身段不叫胖,是牦牛肉养育成长的身躯。下午4点多,我们去看了安多寺(扎波这样叫),这是宗喀巴的大弟子建的第一座寺院,它的历史有多年,建筑风格也体现了安多建筑的特色---土筑的墙体!这一带的民居基本上都用泥土筑就的墙体,隔热保暖好,而且这一带是安多藏族集居地,路边就能看到一部分耕地,除了当地藏民种植一些青稞和油菜,其他全是外来客商租地种植紫甘蓝和玛卡之类植物。途中也曾多次遇到妇女带着小孩子挖人参果。人参果是一种根茎,曾经有青海的朋友带给我煮粥。 阿坝县风光 挖人参果的妇女和孩子 有着多年历史的安多寺正殿 安多藏族特色民居 紫甘蓝地边的人们 回到县城,扎波急着到他的店铺去处理一些事务,晚上打电话约他一块吃饭,他居然又开着货车到青海去送货了,他的货物主要是一些民族宗教用品,心里有些歉疚,因为陪我,他只能晚上出去送货。 第四天,阿坝到迭部。途经若尔盖,寻友不遇。 因为最初是为阿坝与红原相邻那一路段的风景而来,所以,我还是放弃其他的返程路线,要重新走过前天晚上赶路却没有看到的风景。早上8点多去扎波店里看他,不在,打电话也没接,便给他发了短信,说明情况。然后又重新开始了一个人的旅程。正如求灯和扎波所言,这个季节不是阿坝最美的季节,最美的季节当属夏季草绿花盛的日子。 尽管一路上我也看到了不少让我不舍的美景,但还是没有感受到朋友老房所形容的那种美。因为手机没有网络,随身也没带任何地图之类,错过了从阿坝到若尔盖的捷径,还是经红原到瓦切,再经唐克到若尔盖县城,不需要再走色地那边了。 以上3图均为月亮湾风景 途中在月亮湾停留拍照,月亮湾在这个季节依然很美,但比不上夏季的美,如果在夏季,会停下不想走了。走到瓦切,最明显的标志是路口的那个公厕,让我想起第一次经过时脚下踏过没融化完的斑驳雪迹。现在这个公厕比年第一次路过时装修得漂亮了一些。我是一个不喜欢走回头路的人,像所有的旅行者一样,我喜欢经过不同的道路。 瓦切牧场 从瓦切到唐克,是我从没走过的道路,尽管这是一条正在改建的道路,我也没有对车轮卷起的滚滚灰尘感到恼怒。途中遇到拦车的藏民,问清他们俩搭车的人员之后,拉上了他们。这是要去唐克的一男一女,因为有女性,我放心拉上。 到唐克他们下了车,我一个人走在唐克往若尔盖的路上,心中充满期盼。正在拓宽的公路扬起滚滚灰尘,我生怕错过了途中的有九大元帅走过的草地那个标志。很是盼望了一阵,终于看到这个标志,但是因为修路,有很高一个土坎,看样子我是爬不上去了。到达若尔盖县城时大约下午1点半,我到路边的派出所去找一个曾经认识的朋友王修多吉。但是这会派出所没有上班,一个人也没有。干脆就进县城去找警察问吧,因为那也可能就是他的同事。但是我最终没有找到他,因为问过几个警察都说没有这个人,我强调说是两年前从壤塘调过来的,还是无果。如果这个时候我打开手机QQ,也许就不是这个结果了。 去县城书店看了看,藏文书籍占了一半,买一了本四川省的地图册拿上,就直奔红星乡。花湖景区门口在这个季节依然是冷清的。花湖公路收费站已经不再收费,收费站的那些设施还没有完全拆除。经过日尔朗山遂道后,我停车拍照,因为我一直喜欢看东边的那个山头,石头山峰,半山腰成片的树林,再往下是柔和的草地,对这个山头我一直爱恋着,尽管我这一生都不可能走上去。 对于这一块土地上的道路,仿佛是我自己修建的一样,我不会走错一步路。正如与求灯所言,关于藏族与阿坝的书,我在那一两年买了20多本,只有一本没读完。而这块土地,我把喜欢的地方的地图,几乎刻在了我的心里。每一天的时间都会比预计到达的要晚。若尔盖红星乡往迭部的路,几乎大部分都是行走在弯弯曲曲的峡谷中。这个季节,该是这条路上最美的季节。路边农家的房前屋后搭着一片片高大的木架,收割后的秸草整整齐齐地搭在那个架子上,充满了一种浓厚的山居生活气息,河滩边的灌木丛变成了温暖的暗红色,远处草坡上的低矮植物有酱紫色、苔绿色、绛红色,一团一簇,间或有马儿在期间悠闲吃草,这样的景致煞是醉我。 刚下车的若尔盖乡村妇女 若尔盖乡村风光 劳动归来的藏族妇人 进入迭部境内,秋色更加醉人了,村落河道边那些高大古老的杨树叶子已经全部变得黄灿灿的,在阳光的照耀和风儿的吹拂下,熠熠生辉,闪闪发光,忍不住停车坐爱枫林晚。甚至很想在那里住上一个晚上,这样的景色途中有好几处呢,这也该是今天寻友不遇的意外收获吧。 走到扎尕那地质公园门口时已经5点多了,我就直接驶入那条或平平整整或沆沆洼洼的路,沿途的藏式村落保留得完好如古,人们在这里沿袭着古老的生活方式和他们有生以来的信仰,除了水泥路和驶过的汽车才让人感觉到这是21世纪。天色有些暗了,而我感觉到车外的寒气越来越重,我没有为沿途的任何一个村寨停留,一直驶至村落道路的最深处,在路边向一个小女孩打听卓玛家的藏家乐在哪,她说她就是卓玛,我错误地充满了疑惑,看着她上了另一辆车往前走了。这是一片集居的村子,我还是继续前行,快要走到水泥路的尽头,我看到一个叫尕古村的地方才停下来,也看到了卓玛藏家乐的招牌,而小卓玛也就从前面的车上下来了,我赶忙叫她去喊她家里人出来,看能不能住宿一晚。 过了一会儿,一个藏族男子出来了,看样子是她的父亲,我还以为会是她妈妈出来呢。他说因为这个季节没有客人来,家里的床现在已经拆除了,然后问我的同伴在哪里,我说只有我一个人,他说那可以住。于是,他带领我停好车,帮我拿了随身的袋子,爬上一架金属焊梯,进了一间很大的房子,角落里有一张看起来干净整齐的床,铺着厚厚的被褥。突然觉得冷得渗骨,我便随他走进了另一间房子,这是他们一家的卧室兼起居室,屋里的火炉很温暖。 很快,卓玛的父亲帕巴才让就为我端上了热热的奶子,他说是今天下午刚挤的奶,是他们家自己养的奶牛。先是给我倒了小半碗,担心我喝不习惯,没想到我倒是喝得很香。这个时候打开手机,终于有了数据信号,可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