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9/1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颠风 http://pf.39.net/xwdt/151016/4710682.html

从周开始

人们通过礼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所以喜欢周代玉器的人很多

因为看着特别的亲切舒服

但是商代的玉器

透漏着一种

狞厉与神秘

与其说是一件把玩的玉器

可能更多的是一种法器

距离咱们年头比较久远

还未能真正解读商代玉器

商代晚期蟠龙环

商代距今已经三千多年,遥远而神秘。商代文明不仅以庄重的青铜器闻名,其众多的玉器也同样为后人所铭记。著名的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就曾形容商代的青铜器是狞厉的美,那么商代的玉器当称得上是神秘的美”。

商代晚期双龙首神面纹璜

商代玉器是贵族专用品

如果商代之前是“神玉时代”,那么到了商代中国玉器就进入了“王玉时代”。这一阶段,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转变,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生活也随之变化,玉器走下神坛,进入社会生活,但能与它亲密接触的不是普通老百姓,它只是帝王将相,王公贵族的专用品。

商代晚期玉琮

商代已完成了手工业与农业的社会大分工,制玉业已成为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并出现了一大批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玉工。这在史料记载中得到了体现,《逸周书》说:“凡武王俘商旧玉亿有百万”。这个数字可能有所夸大,但可以看出商代玉器的拥有量是很大的。商代早期玉器发现不多,琢制也较粗糙。

商代晚期玉龙

商代晚期玉器以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为代表,共出土玉器件,按用途可分为礼器、仪仗、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和杂器六大类。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六十四个妃子之一,深受武丁宠信,她的名字在甲骨文中出现多达次。武丁在位59年,南征北战,纵横天下,妇好经常助夫出征,据甲骨文记载,武丁伐羌时,妇好曾率军一万三千人助战,她甚至远征西北土方国。由于武王的宠爱,在妇好去世后,武王将大量的玉器作为财富为妇好陪葬。这为商人把玉器作为珍贵财富的思想提供了一个最好的佐证。

商代晚期玉鸟

夏代开始用青铜工具制玉

夏代人们已开始使用少量的青铜工具制玉,随着商代青铜冶炼技术的提高,玉工们大量使用青铜工具,使得制玉技术出现了质的进步,效率也大大提高。此时的玉工已能熟练地将线刻、浮雕、圆雕、透雕融合在一起,大大增加了视觉立体感。

商代晚期玉兽面

同时,这个时期的玉器造型也极大地丰富起来,出现了仿青铜器的玉簋、琮、璋、璧、圭、璜等礼器;仪仗用的戈、矛、戚、刀等;动物、人物玉器大大超过几何形玉器,玉龙、凤、虎、熊、鹰、鱼、龟、鳖、鹦鹉等动物件,神态各异,形神毕肖;玉人,或站,或跪,或坐,姿态多样,是主人,还是奴仆、俘虏,都一一能够辨清。“其中很多都是前所未见的新器型,最值得一提的是玉韘,它的用途是拉弓射箭时保护手指的勾弦器,可以说是春秋战国时的韘形佩、汉代的心形佩、清代的扳指的前身。

商代晚期玉兔

玉羽人是最早的活环玉器

商代已能制作活环玉器了,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活环玉器。在工艺水平上,商代玉器也得到了创新。江西新干商墓出土的玉羽人,脑后有一条三个活环组成的环链,便是中国最早的活环玉器。同时商代还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俏色玉器,那就是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的玉鳖,鳖甲部分墨黑,其他部分灰白,器物色泽分明,形象逼真,俏色处几乎与真鳖相同,可谓巧夺天工。

商代晚期玉熊

商代玉器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内涵,浓厚的神秘色彩在收藏品市场上广受收藏家的青睐和追捧。

商代晚期玉鱼

商代玉器仿品泛滥

由于年代久远,商代玉器真品的存世量较小,市场上仿品泛滥。鉴定要从料、工、型、纹、沁五个方面入手。玉料要以馆藏品为标准器,了解商代玉器用料的特点和范围,至少要了解现代仿品常用的玉料,比如说一件玉器一看就是青海料,那么它肯定不会是商代的了,因为这些料使用的历史也就近二三十年。

工艺上最好能多上手看馆藏品,如果没有条件,至少要了解现代玉器的加工工艺,比如阴刻线有较多崩口,钻孔起白粉,有规则的螺旋纹的基本是现代仿品;造型和纹饰上要多看有确切出土根据的实物或图片,了解商代玉器的时代特征和风格,比如根据妇好墓出土的玉跪人克隆的器物,在商代风格的玉器上出现汉代纹饰的基本可确定是仿品;沁色是玉器入土后受相连物质的沁染产生的色质变化,要多看馆藏品,小心人工染色和用玉料天然受沁的部位或僵皮制作的仿品。

从年到年,

李济、董作宾等先后在

殷墟进行了15次考古发掘,为中国上古史的研究

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图为殷墟考古发掘现场。

动物类玉器种类繁多、玉料多元、工艺高超、“尚玉”之风盛吹

天津博物馆商代虎形玉佩

天津博物馆商代牛首形玉饰

天津博物馆商代象形玉佩

新乡市博物馆商代虎形玉佩

殷墟曾出土过大量精美玉器

首都博物馆商代玉戚

天津博物馆商代龙首形玉觿

天津博物馆商代龙纹玉饰

新乡市博物馆商代龙首玉觹

中国国家博物馆商代晚期羽冠人形玉饰

等级明显形式多样

故宫博物院商代玉璋

湖北省博物馆商代玉璜

开封市博物馆商代玉牙璧

商代玉器究竟有什么样的风格特点呢?根据唐际根的分析,也许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之——形式多样、融入生活、等级明显。

台北故宫博物院商代玉牙璧

玉料并非全来自新疆

商代玉器形式多样,既包括玉料的来源多样,更指玉器种类的繁复,而且还种类繁多,除璧、钺、戚、大戈等礼器外,还有璜、环以及作各种动物形状的装饰品。甲骨文中有“取玉”和“正(征)玉”等说法,实际出土的玉器,也证实了商代玉料的来源非常复杂。“和田玉、岫岩玉、西北玉乃至将各种新石器时代的古玉进行改制,各种情况都有。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基本是就近取料,商代已明显突破这种区域性,这说明了商文化的兼容并包。所谓的‘商代玉就是和田玉’的论断,从出土实物中可以证明是错误的。”但是,商代人对玉料和石材已有很强的鉴别能力,优质玉料主要见于高等级墓葬中。同时,商代制玉工匠对玉料的认知度很高,已懂得俏色巧雕,譬如玉龟,就是黑背白肚,形象生动,彰显高水平审美。

天津博物馆商代弦纹有领玉璧

天津博物馆商代直线纹玉圭

武汉博物馆商代有领玉璧

新乡市博物馆商代龙纹玉璜

扮演了重要生活角色

陕西历史博物馆商代玉戈

商代玉器还在世俗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新石器时代乃至夏代的玉器,动物题材的玉器相对较少,同一种题材不同形态的玉器更少。但商代动物题材的玉器非常多,就安阳出土的玉器而言,与世俗生活相关的玉器有调色盘、梳、耳勺、匕、龙、凤、鸟、虎、象、熊、猴、鹿、马、牛、狗、兔、兽头、鹤、鹰、鸱鸮、鹦鹉、鸽、燕雏、鸬鹚、鹅、鸭、鱼、蛙、鳖、蝉、螳螂、笄、镯、坠饰等等。

故宫博物院商代兽面纹玉戚

故宫博物院商代铜柄玉戈

河南博物院商代玉钺

据粗略统计,在殷墟发现的中小型玉器墓中,出土的动物形玉饰占22%(其中鸟6%、鱼5%、兔3%,其他动物形玉饰8%)、柄形饰17%、戈10%、刻刀7%、璜5%、戚4%、环2%、笄2%.其他均在1%以下。而且这些动物形玉饰,形态各异,美不胜收。像玉鸟有立鸟、卧鸟、垂尾鸟、展翅鸟,还有母子鸟:一只大鸟在下,一只小鸟在上,非常具有感染力,可以说这件艺术作品已经达到较高的审美层次。而纹饰是为造型服务的,如减地雕、双钩线纹等都要与器型相辅相成,抛光上也做得非常精细。将一些很好的商代玉器放大两百倍,才可看到其表面打磨的痕迹,这是要在水里慢慢蹭才能达到的效果。不少精美的小玉鸟出土于中小型墓葬中,应该是属于平民用玉,可见整个社会的尚玉风气。”

旅顺博物馆商代铜柄玉斧

工艺精美题材丰富

商代玉器的等级明显,主要体现在玉器的拥有和使用方面。商代的玉器以片状器居多,只有规格很高的墓葬,才会出土圆雕器物。通常只有王陵及与王室相关的墓葬,譬如妇好墓,才有圆雕玉器,中级贵族的墓中,基本只有片状玉器。

商代玉器的等级色彩,还表现在玉器的种类上。部分玉器如玉璧、玉钺、大型玉戈等属于与祭祀或等级相关的礼器。它们也只见于较高等级的墓葬之中。大墓中的玉器通常匀净,光泽鲜艳;小墓中的玉器往往有杂斑,且90%的小型墓葬没有玉器随葬。

旅顺博物馆商代玉戈

旅顺博物馆商代玉戚

首都博物馆商代玉戈

铜铸治玉工具尚无实物出土

年,安阳发现了一个商代的青铜器铸造工厂,该厂有一个铸造青铜器的内范,可以铸造出一个口径达到1.5米的圆形青铜器,比司母戊大方鼎还要大。这一发现再一次证明了商代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那么,商代治玉水平的突飞猛进,是否正得益于青铜技艺的推动呢?

武汉博物馆商代玉斧

山东地区商代玉器的出土量与中原腹地殷墟等地无法相比,但是源于由来已久的鸟崇拜思想,玉鸟型器多有出土,且细致灵巧,风格多样。本文仅就山东地区馆藏出土的部分商代玉鸟型器进行梳理和总结,为玉鸟形器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出土玉鸟形制

㈠俯视展翅型玉鸟

俯视展翅型玉鸟,一般表现为双翅外张,尾翼收紧,做飞翔状。鸟眼常作浅浮雕或阴线刻画的细部表现,有的在鸟喙或者鸟腹部穿孔用于系挂。

1、高2.4、宽4、厚0.5厘米

年山东青州苏埠屯出土装饰品。青玉质。鸟儿尖嘴短尾,作展翅飞翔状。以减地平凸雕出双眼,隐起双钩饰羽翅细纹,阴线刻出尾翼,喙部对钻一与背部相通的小孔。

2、鸟身长4.1、翼宽3.4、厚0.6厘米

年山东青州苏埠屯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鸟身为三角形,鸟身纹饰以单阴线刻划出圆眼、头部、背部、尾翼,以双阴线刻划出翅膀。背部近头处有一圆孔。

3.体长4.7、宽4、高1.5厘米

年济阳刘台子墓地出土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淡绿色,有黄褐色沁斑。体呈三角形,头部尖,钩喙高鼻,圆眼微凸,后饰有一对弯曲钩形兽角,翅膀饰四组勾连雷纹,翅作飞行状。背脊裸露,短分尾,腹下双足收缩。喙部有一横向圆孔,为两面钻。

㈡侧立型玉鸟。

侧立型飞鸟,造型多变,纹饰复杂。

1、玉鸟商

鸟身长4.8、中宽2.5、尾宽1.9厘米

年山东青州苏埠屯出土

山东博物馆藏

玉质呈青色,器身有朱砂。双面雕刻,鸟身为侧视形象,以减地法刻划出圆形双目,尖喙,有冠,以两条阴刻线区分足部与尾部。单足三爪,分尾向后。翅膀斜向上拢于背部,喙部与胸部各有一圆孔。

2.玉鹦鹉商

体长15.2、宽5.1、厚0.5厘米

年济阳刘台子墓地出土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淡绿色玉,有大面积的黄色沁斑。通体抛光。一面平整,一面中部隆起。鹦鹉呈昂首挺胸,站立状,全身线刻,两面对称,雕刻精致。尖喙圆眼,三角形头冠琢有扉棱,冠尾上卷。头部饰有两个鳞纹。体态丰满,宽翅下卷,长尾上翘。粗足弯曲内收,足下有短榫。

3、玉鹦鹉商

长8.9、宽5.5、厚0.6厘米

年山东济南大辛庄遗址出土

山东大学博物馆藏

青绿色。呈鹦鹉形,简约雕出轮廓,索面无纹,打磨光滑,喙部与尾部均削尖内收,眼睛呈一圆孔。轮廓清晰,造型生动逼真,俏皮可爱。

4、玉鸟商

长9、宽2.5、厚0.65厘米

年山东济南大辛庄遗址出土

山东大学博物馆藏

青玉,器表受沁呈白色或呈褐色。鸟形,喙下勾成圆孔状。眼睛圆凸,两条羽冠竖直立于头上,身及尾部用长弧阴线表现。

5、玉鹦鹉商

高8.4、宽2.5、厚0.4厘米

年山东济阳刘台遗址出土

济阳县博物馆藏

黄褐色,有白斑。全身线刻,勾啄圆眼,高冠后倾,体态丰满。宽翅短尾,腹部装饰云雷纹。足粗,足下有榫。冠上有一圆孔,一面钻。

6.玉鹦鹉商

长10.4、宽3.6厘米

年山东济阳刘台遗址出土

济阳县博物馆藏

青玉,素面,有褐斑。磨制光洁,呈片状。首部稍残。头微抬,戴高冠,五官不太明显,似作侧身蹲踞状。两端有穿孔。此器应为半成品,只加工完成基本形状,还未雕刻出细部。

古玉鉴定

随叫随到的好帮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