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2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哪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考察背景

传统药用植物甘松及匙叶甘松(以下简称甘松Nardostachysspp.)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青藏高原区域海拔-m的草原、灌丛、高山草甸和沼泽草甸。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甘松的评估等级为无危,但在年由印度提案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其国际贸易受到全球监管。为了解甘松相关的民间传统知识、资源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其采集管理、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国家濒科委)与重庆大学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开展“甘松资源现状生态调查,甘松相关传统知识及当地民生的社区调查”项目。

考察行程

14:30~17:30:国家濒科委曾岩老师、孟智斌老师、赵耀老师到达重庆大学,与杨永川老师及参与本次考察的团队成员(魏培、胡四维)进行座谈,就本次考察的背景、目的、考察重点及细节问题进行讨论。

19:53~21:30:重庆??成都

07:25~08:35:成都?红原与四川省林草局高级工程师隆廷伦老师汇合。

10:00~12:00:一行人与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林草局老师及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老师进行座谈,了解此次考察的基本情况,并确定合作方式及红原县这几天的大致安排。

15:00~19:00:考察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实验基地与农场,初识甘松(种植)。在农场邻近草场寻找野生甘松(未果)。

~

红原县麦洼乡、阿穆柯、达格则地区——甘松野外考察(下文详述)。

考察红原县甘松收购、精油加工厂。

~

返程

1

我们的野外小分队

?图片:孟智斌、赵文吉、魏培、胡四维

2

植物名片生物学特性甘松Nardostachysspp.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植株高约10-60cm,根状茎粗短,直立或斜升,密被纤维状或片状老叶鞘,有浓烈气味(中国植物志,)。每年6-7月开花,8月接种,9月种子散落,次年4-5月种子萌发。可以通过营养体无性繁殖,也可以通过种子繁殖,种子萌发率为10-80%不等(LarsenandOlsen,)。甘松在分布区集中分布,丛生。在川甘陕的分布情况如下:甘松分布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匙叶甘松分布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称多县、四川省甘孜县、石渠县和理塘县等(耿晓萍等,)。

甘松植株、根、叶、花、果(图片:曾岩、赵文吉)

野外调查

8月5日~8月7日是我们集中进行野外调查的三天。出发前看天气预报,天天都有雨,但我们运气着实是很好(但也有可能源于孟老师的“降龙第十九掌”功力好),开车的时候、做访问的时候还在大雨,一到爬坡、爬山、找甘松、做样方的时候就云开雾散了,太阳还出来打光,温度刚刚好,也不会太晒。

5号,我们去了麦洼乡,在当地甘松收购商向老板的帮助下联系了一家牧户,一路上曾老师和向老板聊天,师姐拿着小本本细细记下他们收购甘松的大概情况。到地方了,正是雨大的时候,我们在屋里围着炉子做访谈。一见天晴,快走快走,上坡去。到了牧户家的草场,草场以嵩草属、蓼属、马先蒿属、橐吾属的植物占优势,还有稀疏的绣线菊灌丛。离道路不远地方就能找到甘松,与前一天在农场看到的种植的甘松不同,草场的甘松在开花前会迎来采挖季,其花茎的数量远比农场中的少。我们几乎踏查了这片朝东的小山坡,在坡的下部、中部、上部均能找到斑块状分布的甘松。我们在不同的坡位做了样方调查,一个0.5m*0.5m的小样方(以甘松和嵩草为优势种)能有30多个物种,多样性很是不错。

牧民草场(上)与周边草场(下)(图片:胡四维)

在快结束今日份调查的时候还来了个小插曲,GPS丢了(还是隔壁课题组的,内心波澜)。找找找...没有...开始寄托希望在已经拿回车上的袋子里,由于没信号,要走下山才能知道。走走走...路边的小花花都不香了,走到还剩四分之一个坡的时候得知车上没有(苦唧唧),跟离得不远的赵老师和魏师姐说,我们再回去找找吧,今天数据还在里头,转身开始爬那个“小山坡”,两个牧民大叔和向老板噌噌就爬上来帮忙了,果然地主出马,一个顶仨,GPS在我趴下来拍照的菌子旁边躺着。师姐说笑,果然牧民大叔一眼就认出这不是属于草原的东西,鼓掌!!!草场内甘松群落(图片:胡四维)

6号,下雨,硬着头皮出发,去阿穆柯方向的一个电站旁边,赵老师之前在那边采过样,是没有采挖干扰的地方,情况允许的话,是计划走个样线看看的。路过了麦洼寺,好长的转经筒啊!看到电站了,快到了,到的时候雨已经小了,是个山谷下边的河滩,因为水分好,灌丛也好,也是没走到几步就看到甘松了,比牧民草场上的更加密集,花茎也更多,有牛啃过种子的痕迹。孟老师建议我们找找这片甘松的边界,果然向更上游的地方就没有了,更远也没去到了。

河滩边甘松群落(图片:胡四维)

下一步目标被锁定在了背后的山坡上,站在山下的时候曾老师就在想,这里的甘松可能是那片山上下来的。一行人跨过围栏往山上去,左、中、右分了三路,走了一段,左路和中路开始有了发现,甘松的分布趋势向着靠左的坡面聚,再走走,右路的曾老师已经踏着她的迪卡侬从山坡背后包抄过来了,右边和山坡背后是没怎么有的,从坡顶的一个平台一直连续朝着我们身处的这个“左坡”分布,站在这里转过身看河滩边上的那片地,好像一脚能跨过去一样。在下山的路上,曾老师就开始给我们提假设,回到山下和没有上山的孟老师汇合,一听,产生了同一个思路——是风?仔细想想,草这东西还是太复杂了,还得慢慢想呢。

河滩与山坡上甘松的分布示意图(图片:曾岩)

在车边上吃了点干粮然后返程,路上去拍了麦洼寺的大白塔,还吃到了今年最甜的瓜(司机刘师傅带的)。回到县里,已经四点多了,和师姐去草科院分昨天采回来的草,叫上了正在地里拔草的小古,没分过草的我太年轻了,极其感谢小古提供的识别服务以及赵老师的友情支持,结束已经快十点了。

在楼道里分草的我们(图片:孟智斌)

7号,赵老师要去流石滩采样,想去看流石滩的我和师姐有点兴奋,曾老师也正好去看看红景天。路上见到了达格则的神山,很是特别。到山脚下了,海拔已经在m以上了,远远的能看见流石滩,要穿过草甸、灌丛,遇见两个海子。景区开发正在修栈道,不过还没开放,当然,生态人是不走游客道的!分了干粮带上就开始上山,依赵老师的经验说要走两个多小时能过去。走了没多远已经兵分两路了,曾老师、赵老师、小古打了头阵,孟老师、师姐和我一路看一路拍落了后。果然,极致的美景不是那么容易看到的,一路上都在感叹好地方啊!心里还念着甘松,在想偶遇,多次觉得好像是,一闻,没有特别的味道,有些失望,渐渐的也就放开拍照了(见下文——高山上的精灵)。

达格则的神山与寺庙(图片:胡四维)

没有去到的流石滩和远远看过的海子(图片:胡四维)

失去引领的后方部队走错了道,最终没能到流石滩上去,而是去看了另一个方向的风景。红景天、绵参、报春、多刺绿绒蒿、羌活、羌活鱼、冰蚀海子......成了小小的遗憾,也成了再来的期待。可能因为心理念着念着,回程两处停车的地方,都再见到了甘松,一处是路遇水柏枝,赵老师一眼看到手参,走近一阵甘松味;另一处是早上路过的一个观景台,这会儿天气好了可以拍个照,是个坡顶的位置,观景台下又是一片甘松。心里在想,甘松很多呢!

冰与海子(图片:曾岩)采挖

关于采挖传统和采挖习惯调查主要通过访问牧民以及和在酒店打工的藏族小姑娘交流了解到的。

从集体经济、人民公社开始,当地牧民采挖甘松挣工分,采挖后由供销社收购,到后来就是一些采购商和中草药商私人来收购,挖甘松药材的习惯也在当地也就一直延续着,但受访牧民自己不用甘松,知道是药,但不知道甘松的药效,知道可以做藏香,但藏民自己家里一般不存放甘松。牧民还挖其他的药材(贝母、羌活、秦艽等),但甘松是最好挖的,用普通的锄头就行,牧民勤快点一年能有上万的收入。红原县的草场都是分给了牧户的,在应季的时候,所有牧户都会采挖甘松,采挖甘松的基本是当地牧民,在自家草场采挖,基本没有外来务工人员采挖的现象。

甘松主要还是家里的女人去挖,男人负责牧牛。每年四五月份草场返青,甘松发芽,是好识别的时候,牧民开始采挖,挖到开花前,秋天的甘松是不挖的,因为收购商不收了。但在采挖季之后仍然是能看到草场甘松开花的,同时也基本不会影响第二年的采挖。受访牧民的采挖比较随意,不会刻意采挖,有时间就会去挖,会在自家草场甘松分布较集中的区域采挖(效率高)。也是由于收购的原因,受访牧民不会采集沟里的甘松,只采挖山上的,从藏语叫法上两者也有差异,山上的甘松叫“黄for”,沟里的甘松叫“拉for”(音译,存在不准确)。但在酒店藏族小姑娘那里了解到,他们是都会采挖的,这就与收购商需求相关了。

收购关于收购的情况我们主要从红原的精油加工公司的两个老板那了解情况,一个是负责在外面跑业务的老三,一个是在家里管理把控甘松精油生产的老大。该精油加工公司是四川唯一的一家,工厂里收购甘松主要用来提取甘松精油,同时经营一家酒店。国内的客户主要是在上海、广州,从广州出口到国外(印度,尼泊尔),用于日化、香精等,甘松主要用作定香剂,用来调香,市场上现在没有从尼泊尔进口的甘松。该公司利用甘松药渣提取甘松新酮(抗抑郁)的技术在与高校及研究所合作开发中,有望未来成为新的副产物。该公司从98年来由老板父亲那辈建厂,这么多年以来,感觉甘松的根越来越细。从行业内部情况来看,国内甘松质量最好的地方是红原县麦洼乡,甘松精油是红原的天然产物,口碑和质量好,不用检验可以直接发货。公司每年向收购点收购六月前的甘松(干品),不收开花后的甘松以及长在沟里(湿地里)的甘松(从品相上可以分辨出),因为这两类甘松的出油量偏少,甘松提炼精油之后的药渣会卖给其他厂商用于制作藏香。精油的保存时间比干品更长,该公司一般是以销定产,基本做到每年无干品库存。该公司还在山上有种植基地,是国家的地,没有放牧干扰,但会提供给贫穷的牧户在9月割草,冬天喂牛。调研中我们更多的了解到了当地精油加工公司的收购情况,其他收购商的需求在未来的调查中还需全面考虑。采挖者生计从生计上,我们希望了解牧民对甘松售卖的依赖强不强,对采挖是否迫切,但由于本次预调研的访谈数量较小,存在一定的代表性不足。访谈下来,我们的受访者在各方面都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自己本身没有特殊的嗜好,家里的老人孩子都很健康,孩子的教育也是国家解决的,家中的男孩基本都会考虑送去做喇嘛,家里有草场、有牛、有马、有狗、无猪羊,每年的收入主要靠采挖药材、售卖酥油奶茶、奶子,还有国家退牧还草等的政策补贴。从宗教信仰来讲,他们不杀生,牦牛是不轻易售卖的,有点类似于一种储蓄形式,急需的时候会售卖牦牛。药材售卖可以说占到了相对大的一部分,但他们对药材的采挖本身并不是那么迫切。挤奶、做酥油、挖药材、家里的日常工作都是由女人承担,想想她也只能是抽空去挖挖甘松。家中几乎没有什么能花大钱的地方,最大的支出在于食物(青稞)和买衣服首饰。牧民比较担心的问题是草场不够,每年的大雪会导致牦牛饲料缺乏,也有牛死去的情况。困扰我们的问题

如何确定甘松的资源量

甘松整体分布于高寒草甸上,但目前其对小生境的偏好还未可知,通过本次调研,总体感觉是该物种的分布较广,生境偏好不明显,驱动因子复杂,资源量情况相对乐观,如何设计好取样方法、选取合适的估算模型成为目前的一个难题。

调查中如何确定甘松的株数或丛数(种群密度)

甘松为多年生丛生草本,可以靠地下根状茎进行无性繁殖,连续的一丛甘松可能是一株也可能是几株连结。因此,种群密度、地上地下生物量的估计还需要进一步考虑方法的优化。

是同一物种对不同生境的趋异适应,还是不同物种

甘松收购商可以从甘松品相区分其是生长在山坡上的还是生长在山沟里的,是否这两类本就是两个物种,是否与未合并之前的几个甘松属植物存在关联。

红原县甘松的采挖传统、采挖习惯是否普适或只是个例

需要系统调查之后才能判断

国内为何红原县麦洼乡的甘松质量最好

从精油加工公司的角度,阿坝红原的甘松质量最好,是特殊的气候地理条件决定的,还是采挖传统和采挖习惯决定的?从中草药价值来讲甘松的质量是否存在地理差异呢?

传统藏药中描述的甘松是否与我们现在利用的甘松相同

藏医药典中对甘松的描述与我们已知的甘松存在差异,蜘蛛香Valerianajatamansi被人为是甘松的相似种,其根茎具有特别的香味,也被《中国药典》收录,被认为掺杂在甘松中,当作甘松的替代品。——正文完高山上的精灵(多图预警)

图片:赵文吉、胡四维

?

图片:胡四维

?

图片:胡四维??

?

图片:曾岩、赵文吉、胡四维

如鉴定有误,烦请指正

?

下次见,红原!感谢所有的遇见,此行幸运而所获颇丰,那些我们知道的、不知道的都在我们的寻觅和探索中变得具体,所以,好奇而有所行动就对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