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3/2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红军长征,由东南、中南部最终移师大西北,途中穿过了大半个中国。为了避开敌军优势兵力的围追堵截,红军不得不走过国民党统治相对薄弱的地区。这些地区大部分是少数民族杂居区或聚居区,涉及苗、瑶、壮、侗、土家、彝、白、黎、水、布依、仡佬、纳西、傈僳、藏、羌、回、东乡、裕固等近20个少数民族,地域主要分布在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青海、甘肃、宁夏。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在红军长征经过地区中,路途超过了半数。

我们“四走长征路”六万五千里,经过了上述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可以这样认为:最先经过少数民族地区“西征”的,是红六军团(当时是“北上抗日先遣队”,后来编入红二方面军);除此之外,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早期即进入了少数民族地区;红二方面军(包括红二军团、红六军团)长征经过的少数民族地区最多;红四方面军长征期间在藏、羌少数民族地区驻留最久;红二十五军长征经过的少数民族地区较少且快速通过。

我们重走长征路的一路上,对经过的少数民族杂居区或聚居区没有进行严格的统计,尽管如此,可知有(县以上的):湖南宜章县、汝城县、蓝山县、宁远县、道县(道州)、通道侗族自治县、张家界市永定区和桑植县、新晃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开阳县、龙里县、惠水县(定番)、长顺县(长寨)、镇宁县、贞丰县、安龙县、镇远县、施秉县、玉屏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江口县、石阡县、瓮安县、修文县、清镇市、黔西县、金沙县、大方县、赫章县;云南威信县、镇雄县、富源县(平彝)、富民县、宣威市、会泽县、昆明市东川区、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彝良县、沾益县、禄丰县、南华县(镇南)、祥云县、宾川县、鹤庆县、玉龙县、丽江市、香格里拉市;广西灌阳县、龙胜各族自治县;四川叙永县、乡城县、凉山彝族自治州、北川羌族自治县、茂县、理县、马尔康县、小金县(懋功)、丹巴县、金川县、宝兴县、芦山县、天全县、泸定县、康定县、道孚县、炉霍县、甘孜县、新龙县(瞻化)、理塘县(理化)、阿坝县、红原县、松潘县、黑水县(芦花)、诺尔盖县;青海班玛县;甘肃迭部县、宕昌县、岷县(岷州)、会宁县、静宁县、徽县;宁夏西吉县;陕西凤县、旬阳县、略阳县、镇安县。

(以下续4)

当中央红军进入贵州和云南时,沿途不断有各族群众参加红军。年4月28日,红一方面军第九军团在中共地下党员配合下攻占宣威城,地下党员与板桥中、小学的教师及各族学生等共70余人参加红军。红军在宣威城砸开牢房,释放余名无辜受害群众;打土豪10余家,镇压了几个罪大恶极分子;打开国民党县政府仓库,并查抄土豪劣绅的财务,将军服、军毯、食盐、粮食等物资分发给贫苦群众,特别是没收了官僚资本经营火腿的公司库存的火腿,分给贫苦群众。结果,红军开群众大会宣传“扩红”,宣威又有多各族贫苦青年和学生报名参军。5月2日,红九军团进抵会泽城外,当地群众见红军要攻城,都来帮忙,红军一鼓作气攻占全城。在群众的揭发和帮助下,红军将伪装成染匠企图逃脱的国民党会泽县县长杨茂章和罪大恶极的劣绅刘善初等人抓获。红九军团在会泽县城召开万人大会,公审并处决了敌县长杨茂章(他在江西担任县长时就残害中共党员和红军)和年杀害会泽地下党负责人蒋开榜、刘文明的主犯刘善初及县政府秘书张绍先(张哲古)。红军还打开县城粮仓和李筱三的当铺,向贫苦群众分发余石存谷和许多财物;砸开监狱,释放无辜受害群众;军团政治部主任黄火青等亲自慰问抚恤蒋开榜、刘文明二烈士的家属和其他曾遭受国民党反动派残害的烈士家属。

由于早期中共会泽地下党的长期工作和红军的影响,会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拥红扩红热潮。红军在县城的几天里,到处呈现出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场面,城区广大妇女主动为红军缝制衣服、挎包、粮袋等物,青壮年帮助红军运送物资。不仅城区青年、监狱获释的“囚犯”,连矿山的“砂丁”和山区的农民,得知消息后也赶来要求参军。李本善当时帮地主放马,牵着地主的马赶来参加红军。仅两三天,红军在会泽扩红1余人,成为九军团扩红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其中有回族、彝族青年数百名。会泽参军的新战士编成了一个较大的新兵营。

在各族群众的帮助下,红九军团在会泽不仅扩红成绩显著,还筹款近10万银元(银币)。时任九军团供给部长的赵镕回忆说:“这次筹款6万多元,贵重物品3万多两(在日记中讲的10万元,包括贵重物品折算),布多匹,缴获枪支多支,手榴弹多枚,子弹2万余发,俘虏保安团人员余名,没收龙云手下一个旅长(即安旅长)80余匹骡马,用来驮运军用物资”。

如今,在会泽县城外,就能远远看见山坡上的红军扩红群雕像,那里是水城村,留下会泽水城红军扩军旧址。在原扩红遗址处建有“乌蒙磅礴”红军扩红群雕像和扩红广场,形成一个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的景区。

红军扩红群雕像表现的就是军民一家、踊跃参军的热烈情景。

得到各族群众如此大力支持,年5月5日,红九军团主力从树桔渡口顺利渡过金沙江,策应了中央红军其他大部队从皎平渡口渡过金沙江。

红九军团渡江的树桔渡口纪念碑

与红九军团过宣威、会泽的同时,中央红军第一、第三、第五军团和军委纵队到达云南寻甸一带,这里是回族聚居区。中央军委发布了“速渡金沙江”的指示后,年4月30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等中央领导人和红军总部、中央书记处、中央军委二局、三局、卫生部等驻在丹桂村。丹桂村是一个回、汉族杂居的村子。

如今,中央领导人在丹桂村的驻地旧址保存完好,是一个小院。

红军严格遵守回民的风俗习惯,向他们宣传党的主张和政策。红五军团系由赵博生、董振堂领导国民党第二十六军于年12月在江西宁都起义后改编而成的,其中有不少陕、甘、宁、青回民。当群众得知红军中也有回族士兵时,更把红军当作自己的队伍,亲如家人。他们为红军送柴、送菜、送粮,替红军带路、送情报。

在丹桂村,中央领导对抢渡金沙江、抢占皎平渡口的方案作了具体部署,中央军委决定以总参谋长刘伯承为渡江先遣总司令,组成渡江临时指挥部,干部团为先遣部队。周恩来亲自向干部团团长陈赓和政委宋任穷交待了抢渡金沙江的具体任务,并且找到干部团前卫连连长肖应棠了解情况,把抢占晈平渡的任务交给该连,他一再叮嘱:“夺取皎平渡关系到全军的安危,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朱德总司令接见了当地回族首领,并到清真寺看望阿訇,送给阿訇一些银元用以维修清真寺,还专门让人在清真寺外墙上写下标语“红軍绝對保護回家工農群眾利益!”标语中的“回家”即回民同胞。红军走后,回族同胞在外墙前架起柴禾遮挡住红军标语,没有被国民党铲除,得以保留至今。

当红军继续北上时,有10多名回族青年参加了红军,为了照顾他们的生活习惯,将他们编成一个回民班,让他们单独开办伙食。这些回族青年在后来的长征路上,又动员了更多的回族群众来支持红军。

接着,中央红军大队人马顺序赶到皎平渡,开始抢渡。而帮助红军摆渡的是37名汉、彝、傣族船工。

当年为红军摆渡的船工张朝满回忆,当时共有6条船,大船2条每条乘坐60人,还在船边带上6头骡子游水过江;二叶子船4条每条乘坐40人;还有1条渔船。每条船上都编了号,红军按编号有序上船渡江。36名船工分成2班,每条船3人一班,人歇船不歇。江边燃起一盏汽灯,又把搭浮桥的木料浇上汽油,立起来点燃,江面照的通明。

经过7天7夜往返船渡,仅靠着6只小木船和1条渔船,成功地将红军3万人马渡过了金沙江。

毛泽东在《长征》诗中“金沙水拍云崖暖”的诗句写的正是这一段征程。

皎平渡自古就是云南与四川之间的主要渡口之一(下面照片左侧是云南江岸,对岸是四川会理,也称为中武山渡口)。金沙江水流湍急,两岸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唯皎平渡口水流较缓,便于大部队渡江。

金沙江皎平渡

由于金沙江的下游将要修建水电站,一旦建成蓄水,皎平渡的江面就成为“湖面”了,当年红军渡江的渡口就不是原貌了。好在我们的照片留下了皎平渡的模样,而画家沈尧伊的画作鲜活地表现了红军抢渡金沙江的场景。

如今,在皎平渡四川一侧的岸边立着“红军巧渡金沙江简介”碑和“共和国不会忘记”碑,上面列出了当年为红军摆渡的37名船工的姓名。

在此特别登出“帮助中国工农红军渡江的三十七名船工”名单的特写照片。让我们仔细看清这37名各民族船工的名字,他们都是穷苦人,有人连“大号”都没有。当年红军发给他们银元,并告诉他们,在红军走后尽快离开,不要留在原地。

当年船工们中的3位(张朝满、李正芳、陈月清)留下了照片。

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我们永远敬仰他们!

云南一侧岸边的少数民族孩子们在玩耍,看我们照相就围过来,很庄重地持我们的队旗合影。我把一路带过来的学习用品送给孩子们,他们的前辈中,就有当年帮助红军渡江的壮士。

中央红军军委纵队和第一、第三、第五军团渡过了金沙江进入四川,从而把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甩在了云南对岸。

薛岳率国民党吴奇伟纵队、周浑元纵队等一路追赶,赶到金沙江边时,沿江空空荡荡,派出搜索的几个团的侦察兵,捡回来的只有红军扔掉的穿破了的草鞋。

—————————(待续)

我和重走长征路的队友们走过了四支红军队伍的六万五千里长征路,红军长征走过的几十个少数民族聚集区、杂居区,我们悉数到达,能够现场感受并搜集到红军与少数民族血乳交融的相关资料,并且拍摄了照片。如今整理成文,以馈读者。

(长按此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