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新中国成立71周年

NationalDay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

摘要: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紧贴“生命禁区”石渠县技能人才短缺、产业发展短板等县域实际,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及专业比较优势,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扶贫”与“扶智”结合,实施送教上门,突出因材施教,寓扶贫于赋能中,寓责任于行动中,探索形成建基地、抓培训、解难题、优机制“四位一体”教育扶贫模式,为石渠县脱贫攻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主动履行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年对口帮扶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以来,学校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紧贴“生命禁区”石渠县技能人才短缺、产业发展短板等县域实际,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扶贫”与“扶智”结合,充分发挥学校的智力、人才、信息、技术优势,在石渠县建成全国藏区第一个扶贫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校依托该基地,创新思路举措,寓扶贫于赋能中,寓责任于行动中,实施送教上门,突出因材施教,探索形成建基地、抓培训、解难题、优机制“四位一体”教育扶贫模式,为石渠县脱贫攻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康巴高原上圣洁的哈达和幸福的微笑

建基地,圆家门口求学之梦

受制于“远、寒、散、贫”等因素制约,石渠县部分想学技术的贫困群众外出求学无门。为了畅通技能脱贫“最后一公里”,按照“把资金用到刀刃上、扶贫扶到关键处”的原则,学校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增添举措,在石渠县建成全国藏区第一个扶贫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石渠县扶贫技术技能人才培训中心。此举,彻底改变了石渠县没有技术技能培训基地的历史,为身处石渠县城特别是交通极为不便的乡镇贫困群众,提供了一条就近就便学习技术技能的途径,让家门口学技术成为现实,翻开了石渠县依托教育助推扶贫的新篇章。

石渠县扶贫技术技能人才培训中心揭牌

抓培训,增内生性脱贫之能

学校以培训基地为依托,以“为愿学习之人提供培训服务,让学习之人有一技之长,让有技之人实现就业”为目标,针对石渠县汽修、财会、建筑、旅游、酒店、教育等领域技术技能人才比较欠缺的实际,学校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实地开展需求调研,精心设计培训方案,大力开展各类技能帮扶培训。例如,针对石渠县的乡、村两级财会人员更换频繁、无证上岗比例高、业务水平和业务技能参差不齐等实际情况,从成都组织专业教师奔赴石渠县开展乡村财会人员暨村组后备人才队伍专题培训;为酒店及旅游企业的近50名员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内容涉及旅游景点讲解、旅游礼仪、中式插花三大模块,并编制了《石渠县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教材》,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在烹饪、财会、服装、酒店管理专业技能等方面给予有需求的人员短期培训,力求每个贫困家庭至少一人有一技之长。

高原扶贫是齐心齐志齐力持续的伟大事业

解难题,行实打实帮扶之举

近年来,学校以务实的工作举措持续深化对口帮扶工作,坚持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资源往基层倾斜。相继向石渠县选派4名干部驻村蹲点、扎根一线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为解决紧缺实训设备问题,多方联系想办法捐赠给培训基地实训用车1辆,正科产业园交通用车2辆,生巴村价值2万元拖拉机1辆,然足村会议室价值元音响1套,石渠县土特产产业园价值5万元的路灯。与此同时,学校与石渠县太阳部落农畜土特产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就有关定向采购事宜进行商谈,在学院成立代销点。看望建档立卡贫困户,向他们发放慰问金及油、面、酥油和机械等物资,并与他们亲切交谈。开展“扶贫日”捐助活动,捐赠款项全部赠送给定点帮扶的贫困村用于购买过冬物资。

防控疫情中的驻村干部

优机制,谋可持续发展之策

学校与石渠县政府签订长期协议,进一步完善对石渠县贫困学生助学就业政策,对石渠县考上大学的贫困家庭子女进行经济上的资助,按“9+3”政策单招石渠班。与此同时。设立创业基金,对石渠县学得好、想创业的参培人员提供切实帮助,为石渠家乡培养一批“回得来、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人才。

高原扶贫成果让人欣慰

建基地、抓培训、解难题、优机制“四位一体”教育扶贫模式,发端于“生命禁区”石渠县,也根植于深度贫困地区,反哺渴望脱贫、勤劳致富的各民族群众,起到了“一子落,满盘活”的帮扶效果。按照“四位一体”教育扶贫模式,学校肩负扶贫使命,立足四川藏区、面向全国藏区,大力实施“一建一帮三驱动”扶贫工程。即,在当地建立一所技能培训中心,帮助当地构建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平台,进一步驱动当地“文化”、“电商”、“旅游”三大输出引擎,帮助当地逐步打通“技能输入、产业引导、产品输出”的主通道,通过实施多元可持续帮扶机制,增强当地“造血”功能生机动力,构建有效措施防止返贫。截至目前,学校相继承接了阿坝州红原县政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帮扶培训,阿坝州马尔康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帮扶培训,阿坝州乡镇财务人员帮扶培训,西藏日喀则职校骨干教师帮扶培训、青海省专业教师技能帮扶培训、青海省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焊接专业帮扶培训、青海省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筑专业帮扶培训、青海省培会计专业帮扶培训、青海省培信息化教学能力帮扶培训等项目。

老阿妈激动地说着“卡卓卡卓”

“四位一体”教育扶贫模式,以其灵活、管用的优势,量身打造帮扶培训方案,确保了教育扶贫落地落实。一是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把培训基地建在“贫中之贫,艰中之艰”地区,打破了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区域壁垒,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往贫困地区倾斜,解决了贫困地区群众学技术、用技术的老大难问题,贫困地区群众为学习一门技术不再需要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贫困地区正在变成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高地”。二是配套功能进一步改善。功能全、配套足、师资优的培训基地,弥补了贫困地区现代教育培育动能不足、基础功能不全的短板,实现了从高校到深度贫困地区“一对一、点到点”扶持;同时,培训基地发挥自身优势,辐射带动周边学校、酒店、餐饮、旅游等行业,助力优化教育环境、人文环境、服务环境,提升贫困地区发展软实力。三是造血功能进一步增强。贫困地区群众通过培训基地边学习边实践,边培训边提升,逐步学取一门手艺,端稳一个求职饭碗,增强了脱贫底气和致富能力,从心底里更加坚定“自力更生、我要脱贫”的信心,依靠勤劳双手阻断贫困的代际传播,以此形成“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良性循环,探索出了一条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素材来源

组织人事处

责任编辑

LL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