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年就要到了!作为观鸟爱好者,渴望看到各种鸡——鸡形目的鸟。 家鸡,摄于浙江小洋山 家鸡,摄于新西兰奥克兰 家养的鸡当然也好看,但这些是人类改良、庇护的结果,跟自然界的关系已经渐行渐远。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野生状态下的鸡。 可惜,我能观察到的鸡形目鸟少得可怜。原因很简单:一来,鸡形目飞行能力不是很强易于被天敌捕捉,所以生性谨慎,活动场所隐蔽;二来,许多鸡形目的鸟类体型较大,需要大片的栖息地,这样的栖息地是越来越少了;三来,作为生活于城市中的人,到野外的机会不多,到生境复杂的不同的野外的机会更少。 广布于各地的雉鸡(也叫环颈雉)是最常见到的野生鸡类。“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中的“野鸡”就是指它们。与此种鸟有多次邂逅。在上海,崇明、宝山、嘉定、青浦、金山、松江、奉贤、闵行和浦东均有它们的身影。可悲的是,整个上海市的中心城区7个区,现在居然没有任何可以留给雉鸡的栖息地。 雉鸡,摄于台湾花莲 雉鸡,摄于上海崇明 在一些山区,常常可以听到嘈杂而持续的叫声(英文写作peoplepray,中文说成dizhupo,台湾认为是jigouguai——反正差不多的音节),这就是灰胸竹鸡的叫声。这种鸟还是比较常见的,不过要见到它们的尊容实在不易。至今仅仅透过竹林看到它们在黄昏中晃动的身影。 而原属同一种,近年刚刚分出新种的台湾竹鸡,外形、鸣声和习性与它们相似。到台湾却是比较容易见到。 台湾竹鸡,摄于台湾台北 特别没想到的是,在雨雾中的山区,一群台湾竹鸡就就这么径直走到我们面前。 台湾竹鸡,摄于台湾台北 在农村,甚至遇到了从小鸡开始饲养这种竹鸡的,它们很听主人的话。以下这段视频就是台湾竹鸡的鸣叫。若有wifi环境,可以感受一下,非常有意思! 台湾竹鸡的鸣叫,摄于台湾瑞穗 家鸡的祖先是原鸡,终于有幸看到过野外的红原鸡。它们的雄鸟更像是雄赳赳的公鸡;而母鸡和小鸡,则一如既往地便于隐身。 红原鸡,摄于新加坡 还见过一种鸡形目野生鸟类是珠颈翎鹑。可惜,见它们是在新西兰,本不应该见得到的地方,属于外来种。珠颈领鹑的特色就在于“翎”。 珠颈翎鹑,摄于新西兰。原产于美洲 当我们的普通百姓一看见鸡形目鸟(不管是家养与否)就想到餐桌美味的时候,这类动物就面临着除了生境破坏的第二次灾难。而在台湾,鸡形目的鸟居然上了货币,相信不是因为要满足人的食物才这样安排的吧。 一千台币上的是黑长尾雉,台湾特有鸟类 在鸡年到来之际,愿各位热爱自然的人们能观察到更多野生的鸡,愿我们的广阔而壮美的山河能留下更多给鸡形目动物生存的空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