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大河之本

--川西地区河源型山峰

撰文/三晋与嘉绒

图片/三晋与嘉绒、米、Think、阿左、刘乾坤、沈尤、善友、壳壳、金晋、锦城夜雨、华西雨屏

(未有图注说明作者的照片均为笔者本人拍摄)

我出生并成长在成都府河边,医院离河道直线距离不到米,母亲的工厂在河对岸。成年后我在这条河流的上游,岷江流域杂谷脑河生活了几年,同时长期在川西大大小小的沟河之间穿梭,19年回到成都后搬到新都区,如今时常游荡在毗河与青白江之间的田野,我爱着这片土地。

所在小区的物管群经常有人各种发牢骚,某天看见有人抱怨自来水水质差,我们的生活片区饮用水来自东风渠,是府河到达郫县安靖镇后分出的一支灌溉饮水渠。

这种抱怨自然是不了了之,毕竟现在的人很容易就可以喝上高品质的桶装水。去年底国家开始执行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东风渠为沱江与岷江间跨流域的混血河,自然少不了监管,水质当改善不少。不管如何,我还是常常用烧开的自来水泡茶。

也许我吃着原料来自科特迪瓦的巧克力,新疆的蜜瓜,南海的鱿鱼,我想我还会继续喝着东风渠的水,因为我知道它的出处。源自西边岷山、邛崃山间的雪宝顶们,大黄峰们的水分子不远千里抵达这个“我”的身体内,一刻不停的将我在成都平原上呼吸到的氧气与从各处获得的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运送到组织细胞,支撑我的新陈代谢。我也将用它们撑起的躯体,溯游而上找寻它们自身,即躯体内这些百分子六七十物质来时的样子。

封面图片,岷山之宗雪宝顶,由金晋拍摄,仅以纪念这位我十分欣赏的山地赛事摄影师

目录

10大小金川之间

9一条大河向西流

8咽喉蓬婆岭

7腹心地带的水塔

6被抢走的河

5众说纷纭的无量河

4金沙江水塔,格聂之心

3黄河南极,古羌塘缩影

2古蜀神祇,沱江摇篮

1两江生命之源,历史的灯塔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80年代风靡全国的大型纪录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曲“长江之歌”,起头第一句就道出了河流与雪山的关系。也还记得初中的地理课上,地理老师用四川话反复读出“长江的源头是唐古拉山的格拉丹东”。如今,地理老师的样貌和嘴里发出“格拉丹东”时的音色已经模糊,而长江源头的这个意义却深深的印在我脑海中。普遍流行的观点,长江源头位于格拉丹东峰西南边的姜根迪如冰川,年调查建议源出唐古拉山东段霞舍日阿巴山东麓当曲的上源且曲为正源。而在近代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岷江是长江的正源,直到徐霞客提出金沙江为长江正源,之后,华夏大地的子民们才逐渐追溯了解到长江的上源。

80年代的纪录片《话说长江》截图,后在年央视又推出了续作《再说长江》

历史上,河流中的“河”字在汉代以前专指“黄河”,而“江”特指长江,当时的“水”字前加一名称才是众多河流的称谓,在今天比较知名的河流那时多称“某某水”。例如“沫水”即大渡河,“阆水”即嘉陵江。

我在教材《普通地质学》中没有发现明晰的对河流给于的定义,上面对河流的讲解是以地表水流的各种地质作用展开的。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的词条中,可查得河流的水文地理学、地貌学术语解释:“河流(River),是指降水或由地下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面低洼处,在重力作用下经常地或周期地沿流水本身造成的洼地流动”,来源为《自然地理学》(第四版);而水文资源词条解释为“河流是指由一定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经常或间歇地沿着狭长凹地流动的水流。”

沱沱河的辫状之美,摄影/米

源出高山

因地表地貌的高低差异,地球重力等因素造就了河流发育的环境,在山区,高山是河流得以形成的直接因素,高大的山脉拦截着远方大洋上吹来的富含水汽的气流,形成降水。这些降水落到地面,最远的可追溯从到山顶流下的水流,在斜坡上形成面流,一部分流水汇集到山坡的低洼地带,因不断的侵蚀作用形成冲沟,最后成为河流。

河流的主要地质作用有侵蚀、搬运、沉积,它们一刻不停地进行着,逐步地改变着河流周围的地貌,最终河流会走向它的的终极侵蚀基准面——湖泊或大海。在来源于山地的这些河流,其上游侵蚀作用所起到地貌改造效果尤为明显,高山在孕育它们的同时,其自身也被它们刻画,形成深邃的沟谷、峡谷,这样经年累月不断加剧的落差,让高山自己也变得更加分明起来。山与海两端遥相呼应,万有引力这种基本力在重力上的呈现,通过山与河的构建,成为人们口中所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一种展示。

长江源区格拉丹东一带,摄影/米金沙江流经巴塘境内河源之峰

对于河源的定义,一般是指距离河口流程最远,常年具有地表水流的地方,有干流与支流之分,有较大径流量的河流通常发源于山脉中的溪、泉、冰川、沼泽或湖泊等。判定的标准主要依照三个方面——河源为长、流量为大、与主流方向一致。实际在现实中,很少有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河流上源,所以在一些河流正源的认定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争议,加上历史上人们受限于所处时代限制,如交通不便,民族文化与地域差异,缺乏科学合理的测量手段,对河源的认知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诸如岷江为长江正源的文化概念千百年来已深入人心,而今天从严格的水文地理学、地貌学来看岷江只能算是大渡河的支流。

岷江出山后化身数条大河奔向成都平原

在这些源头中,发端于冰川与湖泊的河流很容易让人找到其源头位置。也有河流发源于溪水、泉水的,以至于是否属常年地表流水补给,不总是明确的。

不管是冰川补给还是稳定的液态水体补给,很多时候它们的位置都不是所在山体的最高点,在上方,往往还存在着一座至高点上的山峰。这些山峰的峰顶附近无论是否有冰川存在,总会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形式的液态水落下,即便它们没有常年参与到源头水源的补给,从整个流域范围来看,落在离河口最远处分水岭上最高点的降水,是该流域生长的边界和初始。

而在这篇文章中,我对河源型山峰的定义标准是一条河流源头附近的高峰。

独龙江源头-乐龙雪山

大河文明

“喜马拉雅山上的一片云,飘向东,雨点落到太平洋,稍向西,雨点落到大西洋”,这是英国哲人罗素把云朵中落下的雨滴微妙的命数和山脉分水岭紧紧相关联的一句名言。亚洲大陆中东部,许多大江大河都是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腹地,后来它们有的流向太平洋,有的注入印度洋。从下落初始位置分毫的差异,这些雨滴有着不同的命运。如果说山脉的阻隔起到了族群之间的分化作用,那么河水则是一定程度起到了联通作用,这在华夏文明为代表的大河文明下更为明显,可以说华夏文明中的中央集权政体的产生就是来源于大河文明,上古时期,冰期结束,地球转暖,为农业革命提供了保障,在冰川融化,温度升高的同时,参与地球水循环的水体总量变多,水患也变得严重起来,这时,如果有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能如臂使指般的发号施令,团结流域内的诸多部族,就能更容易面对水患的考验。

黄河上游,上古文明的摇篮,日格措与岗纳格玛错,摄影/米

孕育大秦帝国的渭河源头露骨山

在四川,西部边界有很大一段是沿着金沙江与其他省份划开,与邻近的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都有河流通向印度洋不同,四川的河流都是向东注入太平洋。对于同饮一江水的文化纽带来说,不难理解自古以来,川西高原地区与中原文化有更紧密的接触,越靠近华夏文明区,河流的联通纽带作用就越是趋于明显,起着更为主要的地缘影响力。近现代,山区的公路交通网络飞速发展,实际上即为一种河流纽带作用的外延形式,如今的主要交通要道建设,大都为沿着河谷进行。

沿着杂谷脑河穿行的汶马高速

虽然从现代河源学的角度来看,岷江不能算作岷江水系的真正源头,只能成为大渡河的支流,但整个长江流域的脉络本生就过于庞大,不管是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各自均自成体系,有必要通过单独研究来认识它们的地理差异,及流域内的文化差异。

整个四川除了盆地内的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等大河,也有一些主要流经川西高原的长河,不过它们的源头不都在四川境内,所以本文会在一些流域中,对重要支流的河源型山峰进行选录。这些河流流过横断山区的多个角落,在探寻它们源头山峰的过程中,也是走进一段又一段民族走廊,打开生物多样性大门的过程。

并且那些源头山峰,很多时候也是峰形漂亮,名震一方的大山。

10大小金川之间

雪马山米(小金川)

抚边河上源山峰-雪马山

“十全武功”的清朝乾隆皇帝先后派兵40万人,耗费数千万两白银去平定西南边陲之地-大小金川。大金川所指大渡河流过金川县境河道,上游三条源流刚合成一股,水量丰富,气势恢宏。其右岸为甲索神山,藏语“甲索”意为“铁齿”,今日地图均称白鹤山,左岸为索乌神山,“索乌”意为“命运之乌”,“乌”为乌鸦,嘉绒藏族祖先为琼鸟,一说乌鸦即其原型,可理解索乌山为“祖先之山”。

当平定金川后,两山并与金川河受祭,列入春秋祭典。其中索乌山之祭文一段如此描述:“嶂叠峦廻,拱挹出群峰之表,气消雾廓,嵯峨雄两镇之间”。前两句描述其上山峰密集程度,后两句可知神山位于两个人口重镇之间,即今日金川县城与抚边乡之间。

海拔米的索乌山最高峰

抚边乡有抚边河流过,“抚边”之名得名于战火平息之后,抚边河发端于索乌山脉北段,于雪马山下的巴克木错向东进发,进入主河道后向南流淌83.5公里,于猛固桥与发源于四姑娘山的达维河合流,成为小金川,继而向西55.5公里后于丹巴县城章谷镇注入大渡河。达维河流经红军翻越夹金山后所会师的达维镇,又称沃日河,此名与原统治该流域的沃日土司政权相呼应。两河当中以抚边河为小金川正源。

抚边河与河岸的阶地抚边河谷与幺妹峰所在的邛崃山核心区

可见索乌山属大渡河流域内大小金川之分水岭,山脉南北延伸近公里,体量不可小觑,平均海拔则不如两侧的邛崃山脉和大雪山脉,仅拥有极高山3座——米的索乌神山最高峰、米的锅圈岩、米的更日哈则,山脉没有现代冰川发育,换之以星罗棋布、美若仙境的高山湖泊来储存降水。

抚边河上源山峰雪马山,藏语称“卡虎斯打”,传说为山神墨尔多之坐骑,被北侧梭磨河对岸的山神且索木达射中,倒下后化为雪马山。在著名的梦笔山垭口西侧山脊上可见,另梦笔山通往卓克基路上也有岔路可达北坡山脚。雪马山与对面的3姐妹峰的汇水均注入它们脚下的巴克木错,为抚边河水提供了最初的来源,虽没有亲临,从谷歌地球等卫星遥感影像上可见湖面成深蓝色,其清澈层度可见一斑,令人向往。

索乌山脉风光小金川流域示意图羊满台峰与布达拉峰之间的野人峰,摄影/米

我们再把目光转向东南,来到四姑娘山,双桥沟景区内有一座久负盛名的山峰——野人峰,藏名色尔登普,海拔米,在人们的印象中,这是一座大岩壁攀登的旗舰型山峰。在快要到达沟尾红杉林的路途中抬头就能望见其巨大身影。而它背后的另一面属长坪沟沟尾,由于幺妹峰所在山脊为邛崃山脉主脊,大渡河流域与岷江流域的分水岭,长坪沟乃其分出的西边第一条沟,端坐沟尾的色尔登普也当仁不让的成为达维河的源头山峰。

布达拉峰旁,巍峨的野人峰矗立在长坪沟尾,摄影/金晋

9一条大河向西流

擦冬卡米(梭磨河)

羊拱山北段的擦冬卡

岷江在乐山接纳大渡河、青衣江后往东南流向宜宾注入金沙江,始称长江,之后在宜宾到重庆、宜昌这一段称川江,现较少听到。在古典时期时,由于岷山(大致包括今岷山-龙门山-邛崃山一线)与属华夏文明圈的四川盆地相邻,为人熟知,多有文人骚客佳咏,人们认为发源于岷山的岷江为乐山以上三条河流的干流。岷山以西高原深处,横亘千里的巴颜喀拉山脉相对人迹罕至,直到近现代人们才逐渐了解到源于巴颜喀拉山的大渡河实为更长的一支。

年宝玉则,大渡河主要源头山峰之一大金川流过丹巴县城章谷镇后始称大渡河

岷江上源有二,一为尕力台东北方向的朗架岭,古称羊膊岭,一为松潘县北部与九寨沟交界的弓杠岭。我们亦可知大渡河上游有主要三源,其中更长两支源于青海省境内的巴颜喀拉山腹地,一为发源于青海久治县、达日县交界的满日塔玛山的麻尔柯河(下游称脚木足河),也有称该河流上源为发源于年宝玉则的俄科河。另一为发源于达日县的杜柯河(下游又称绰斯甲河),它们在马尔康市白湾乡合流后成为大金川。在它们交汇前不远,东北方20公里处,脚木足河先与另一条发端于四川境内的梭磨河合流。

大渡河干流脚木足河谷及其上两大山峰,摄影/米

杜柯河流域的情人海

大渡河三源示意图

由于麻尔柯河与杜柯河源头均在青海境内,我们现将视野投向梭磨河,溯源而上可知其发源于羊拱山脉西北麓的文波沟,其为著名的俄木塘花海景区组成部分,沟尾山峰为擦冬卡,意为“盐洞山”,海拔米。

值得一提的是,俄木塘景区西侧便是有名的长江黄河分水岭-查真梁子,梭磨河出擦冬卡所在山谷后被它阻挡折向南边。交通要道S选择以翻越查真梁子连接黄河与长江流域,从侧面印证了此山并不高,将视野放大,查真梁子只为一局部分水岭,宏观的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还要巨大绵长得多,包括擦冬卡所在的羊拱山北段山脊亦为其一隅。

羊拱山脉北支山脉为典型长江黄河分水岭,霍尔色卡为其上最高峰

擦冬卡作为分水岭之上的高峰,跨越两大水系,经西坡而下的水流汇成梭磨河,南下后被鹧鸪山阻挡,转为向西找到出路注入脚木足河。在马尔康参加一个会谈时,当地人向我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在他们学生时代,一首歌曲中“一条大河向东流”的印象深深刻在每个小朋友心上,而他们的母亲河梭磨河却是向西流,大家觉得很不是滋味。后来,当学习到足够地理知识,他们也了解到,虽经曲折,最终梭磨河也将通过大渡河汇入长江,奔向东海。这和擦冬卡北坡而下的水流经阿木曲-白河于若尔盖注入黄河,流向黄海,亦是殊途同归之理。

梭磨河流过阿来的故乡马塘村后,到达鹧鸪山下被其阻挡,始向西流

擦冬卡所在的羊拱山北段属邛崃山脉与松潘高原的过渡带,松潘高原地质活动趋于稳定,从地貌看其上河流处于发育成熟阶段,多河曲与牛轭湖,周围山地的夷平作用较为明显,没有南边地质活动仍在剧烈进行着的嘉绒地区所常有的高耸角峰和深切峡谷。羊拱山北段的擦冬卡、霍尔色卡等山峰峰型不如南部山峰引人注目,不过还是在山脉没入高原前凸显了它应有的姿态。

8咽喉蓬婆岭

鹧鸪山(杂谷脑河)

杂谷脑河上源山峰-白旗峰

去过理县的朋友一定会记得一座形似布达拉宫的酒店,理县吉祥谷国际大酒店,它坐落在胆扎木沟汇入杂谷脑河时,所冲积形成的台地,即今天杂谷脑河南岸的理县新城。旧时杂谷脑镇所在地位于河之北,早在三国时期蜀将姜维就在此屯兵筑城。在藏语方言中,“杂谷脑”意为吉祥之地。

杂谷脑河上游又称莱苏河云蒸杂谷脑危关附近的杂谷脑河

杂谷脑河古称“沱水”,发源于鹧鸪山南麓,全长公里,自西向东穿越理县全境,上游称来苏河,在它向东流淌的途中先后汇集了梭罗河与孟董河等条沟河之水(数字为《理县县志所载》),于汶川县城威州镇注入岷江。《尚书·禹贡》中“岷山导江,东别为沱”这句话现有一种说法认此处的“沱”指杂谷脑河,乃误传,杂谷脑河之“沱”为文中另一句“江沱在西,东入江”之沱。

通过今天流经新都的毗河,长江水最早被导入沱江水

雪后杂谷脑

杂谷脑河中游巨大的谷岭落差可达米成都平原通向西部藏区有多条路径。其中过都江堰沿岷江上行,于汶川县城折向西入杂谷脑河为一条,旧时称“西路”,用于区别从威州顺岷江干流而上,去往松潘草地的“北路”。西路如今十分便捷,今天去往阿坝州著名景观毕棚沟时,游人能有所体会,沿途不需要翻山越岭,从杂谷脑河进入梭罗河后便可到达。但在以往,要通过杂谷脑河谷再向西深入高原腹地并不容易,多行于此的商旅、军队沿河而上后,非得翻越巨大的邛崃山脉,该山脉为岷江与大渡河的天然分水岭,高山深峡,冰峰林立。两条主要线路,其一为经芦杆桥向西翻越虹桥山至抚边河谷,此外也可径直抵达杂谷脑河上游,翻越鹧鸪山进入梭磨河谷。即便是近现代修通公路,但在鹧鸪山隧道贯通前,这里的盘山公路也曾令无数老司机犯难。

鹧鸪山老路可远眺阿坝州最高峰幺妹峰

笔者探访鹧鸪山源区

狭义的鹧鸪山垭口一带处在羊拱山脉、雅克夏山、鹧鸪山山脉(广义鹧鸪山)、大白山山脉、邛崃山主脉的结合部,在今天行政区的划分中,作为马尔康市、红原县、黑水县、理县4县之间的界山而存在。相较其它类似的山结地带,这里没有特别高大的巨峰,多为海拔四千多米的山头,翻山道路虽然艰难,却已是群山中最易通行之处,是沟通岷江与大渡河流域,乃至北方草原最为重要的关隘。

据任乃强先生推断,早在上古时期,嘉绒藏人的駹人先祖便经由鹧鸪山南下,进入杂谷脑流域与各族群争夺生存空间。后来这里也是汉藏博弈的必争之地,唐代杜甫诗《奉和严郑公军城早秋》中:“已收滴博云间戍,欲夺蓬婆雪外城。”中的蓬婆指蓬婆岭,即今日鹧鸪山-大白山一带。

从查真梁子南下路上看到的标志性白旗峰

在构建杂谷脑河源头地形时,垭口附近的三座山峰,加上河谷南侧的峰、米的白旗峰、峰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如要选出一代表,非白旗峰不可。在北方,从查真梁子通往高山峡谷的归途中,总能见到此峰。遥想上古,駹人经红原大草原南行,远远望见此峰,对于善于掌握具体性知识的上古部族,他们必定懂得,皑皑雪峰下,必有孕育生命的优厚条件,于是一路迎着雪山南下。

杂谷脑河流域示意图

今天,润泽理县的鹧鸪山下建起了滑雪场,当我打开百度搜索“鹧鸪山”词条,滑雪场内容随即霸屏,曾经那个虽含糊不清,却记载着鹧鸪山基础信息的百科词条夹杂当中几被淹没,不禁让人唏嘘,人对自然的使用价值,早已大于它的本身价,进而脑中又忆起那日登上鹧鸪山顶,听见黑水马河坝方向传来的狼嚎声,在被人们不断蚕食领地后,希望你们依然安好。

7腹心地带的水塔

康错米(黑水河)

羊拱山脉核心区几座山峰,摄影/Think

黑水河为岷江上游最大的支流,古称叠溪、翼水,其干流全场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主要流经黑水县境内,分为西源与北源。和岷江情况类似,人们习惯上所说的黑水河的干流,河源学上并不算正源。

一些文献通常提到西源奶子沟为干流,但其实际流程,流域面积并不如北源毛尔盖河。而毛尔盖河亦可分三源——西源羊拱曲、中源哈务隆曲,东源拉塘曲,均已在松潘县毛尔盖乡境内。另有发源于大白山脉乌少略与赤马梁子一带的赤不苏河为黑水河另一重要支流。

习惯上的黑水河干流被看作发源于图中的希娘山

黑水河西源奶子沟上游

黑水河流域示意图

其实西源上游亦有支流比主流长的情况,芦花镇以北,沿打古河而上昌德沟比西源奶子沟明显更长,而南边马河坝沟的流程似乎同样不亚于流向处于正位的奶子沟。

不过奶子沟旁,另一上源多支沟与打古河上源昌德沟均由羊拱山脉的核心区——康错峰群发端,两条沟谷共享着几座山峰的冰雪融水,加上南边的达日巴哥(达古冰山景区内高峰),这里堪称黑水河的“水塔”。

“达古冰山”为黑水河水塔,此为南坡奥太基下的黑水河与芦花镇,小型无人机普及前,很多河流的俯视场景只能在山间某些角度去窥探

康错的藏语含义为“雪海”,达古冰山景区里的洛格斯圣山即此山,“洛格斯”意为“群山守护神”。有意思的是,“洛格斯”与阿坝州第二高峰大黄峰的藏语发音“罗格审柔达”的“罗格审”几乎相同,另有四姑娘山幺妹峰的藏语发音为“斯格拉柔达”,据记载“斯格拉”也为“保护”之意。这样一来,阿坝州几座重要高峰的名称含义有些混淆。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能获得更多的蛛丝马迹去破解这几座山峰之间的文化内涵关系。

洛格斯圣山,摄影/米金长沟梁子下的黑水河此外,黑水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各个族群博弈的舞台,历史上冉人、戈基人、羌人等氐羌系民族不同时期曾在这里活跃,它们的后代在明清王朝以夷制夷的土司政策下逐渐融入藏文化。与杂谷脑河流域今天的民族划分格局相似,黑水河上游分布多为藏族,下游为羌族(但比杂谷脑流域更为复杂,有2种藏语方言与5种羌语方言区)。这里的人们粗狂豪迈,骁勇善战,放在今天的登山界也不乏好手,仅我所知,川藏队的苏拉王平、岩羊户外的罗日格西,领攀学校的刘俊甫等川内名将均来自于黑水河流域。

黑水藏民的祭山活动,摄影/锦城夜雨

四川新生代攀登佼佼者,来自黑水河流域的羌族青年刘俊甫在攀登双桥沟一个叫做“漂流入口”的冰瀑,背景山峰为玄武峰,摄影/阿左

上述提到了众多河流分支及其关系,几座山峰名称的混淆,以及民族构成,如果大家没被被绕晕,我们把目光转向康错群峰本身,其所在的山脊除了海拔米的主峰,还分布有3个突出度高的山峰,从红原龙日坝方向夏天清楚可见其北峰的冰川,西边站在查真梁子垭口四座山峰亦可一览无余,而在南坡,主峰峰形尖锐,可以竞选四川最美金字塔山峰,这位羊拱山脉主神,坐镇阿坝州中部腹地雪海之中,其所代表的羊拱山脉虽为邛崃山支脉,却是多条大河的源头,不仅是黑水河水塔,更是阿坝水塔,护佑着南北两方,长江、黄河流域的子民。

康错南壁

6被抢走的河

马牙台子雪山米(安宁河)

难得一见的马牙台子雪山,摄影/米

据年的一份统计资料,在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安宁河谷的六个市县,即西昌、德昌、会理、会东、宁南、冕宁的GDP占到全州比重逾七成。一条由北至南贯穿全境的安宁河可谓凉山州经济的大动脉。千万年间,沿小相邻、牦牛山、螺髻山而下的汇流,给以贫穷为代名词的凉山州中轴线带来了利于耕作的沉积物。今天,当你走在这几个县市的街头,可能不会觉得它的繁荣程度要比四川其他两州的县市级行政中心来得低。

牦牛山脉下的安宁河谷,摄影/米

安宁河谷德昌段

安宁河长度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发源于冕宁县以上东西两股源流,分别是东缘柯别河(苗冲河)、西源北茎河(中江河)。东缘柯别河又有主要的两股水流来自阳糯雪山与麻木滴滴一带。西源北茎河流域在宁源湖(大桥水库)以西有三座大山成犄角之势,它们共同合围一片谷地为安宁河上游带来了丰富的水源。这三座大山为:马牙台子雪山米、阿嘎拉玛米、瓦龙姑得+。其中中江河的正源来自马牙台子雪山下的树莫屋后一带。

安宁河上源示意图

距马牙台子东北方直线距离25公里左右,米的则尔山本有机会参与到安宁河流域的构建,其南坡的汇流与马牙台子东坡的汇流在今天的冶勒湖交汇。然而牦牛山脉与小相邻之间又多出一条30多公里长,南北走向的牦牛山支脉,此山脉在拖乌山隧道西侧,延伸至冕宁县城北边,由于它的存在,冶勒湖的出水只好转而向北化身南桠河奔向同样近在咫尺的大渡河。在挤掉同属冕宁县的则尔山后,西源山峰马牙台子独占了安宁河流域霸主之位,它是整个流域唯一一座海拔超过米的极高山,冠绝群峰。

冶勒湖风光

被大渡河袭夺后,隔冶勒湖区与马牙台子对峙的则尔山、令牌山汇水最终流向大渡河

大渡河古河道正是在照片上石棉县城所在的位置被袭夺转向东

之所以如此,据相关地质工作者研究得出一种结论,大渡河对安宁河有一个袭夺过程,曾经大渡河河道在今天石棉一带是向南经过南桠河、柯别河一线流入安宁河的,并不向东。“风口”(被袭夺的垭口)位于今天拖乌山、孟获城一带。

和则尔山下冶勒湖的情况类似,马牙台子山下的北茎河最终在大桥水库被拦截,令它造福于人后再继续向南。

安宁湖(大桥水库)

5众说纷纭的无量河

益母贡呷米(理塘河)

从北侧看理塘河河源峰

理塘河河长公里,落差米,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实属康南地区最重要的河流。在上游,米的益母贡呷雪山周围发育数条冰川,为理塘河正源。这是一座和谬误连锁反映的山峰,我们希望找到一些真相的线索。

其一,在各种简单的游记攻略里,益母贡呷的指向为毛垭大草原往南看到的那座最明显的雪山,而在中村保的《喜马拉雅以东》里该山写作为Ashagongge,海拔米,对应到汉语,我们可以查到国内地图在该峰西北边有阿萨贡更之标注。

引起歧义的毛垭草原的地标-阿萨贡更理塘河木里段又称“木里河”、“小金河”

而在对理塘河的介绍中,对这条河的另一名称“无量河”产生了歧义。一般资料均称理塘河又叫无量河,进入木里后又称木里河、小金河。不过在一些地图我们看到水洛河上游拉波乡至木里县麦日乡一带也有被标作无量河,其中《稻城县志》、《木里县志》、天地图均有这样的标注。

不管水洛河上游被称无量河是何种原因。我们在提及两条河流时应尽量用“理塘河”与“水洛河”区分。

益母贡呷南壁是理塘河生长的边界

理塘河边的“世界高城”

在提及理塘河源头时的各大文献中,问题又来了。虽然百度百科的内容多有谬误,但不可否认也会为大众带来许多基础知识获取便利。在关于理塘河的词条中,上面又出现一些低级错误。描述理塘河河源时如下:“该河发源于理塘县沙鲁里山系夏塞雪山垭口(海拔米)”。首先我们可以知夏塞峰(哈塞拉)海拔为米,垭口定然不会高于山峰。同时大家熟知的国道所经过的海子山实际为金沙江与雅砻江水系分水岭,姐妹湖及主峰夏塞峰已在分水岭之西,其上的汇水通过巴曲流向金沙江,非属雅砻江水系,所以称其为理塘河源头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错误。

理塘河北源与海子山主峰哈赛拉的位置关系康南水系示意图

分水岭以东的山沟,即峰所在的山沟可以认为是理塘河北源,一说隔国道南面的穷色(沟名)为源头,这两条沟符合与河流流向一致的河源判定标准,但从长度和流量的判定标准来看,毛垭草原禾然色巴村以南的哈锐沟更符合这两个重要条件。从早期的一些资料上我们可以查得峰为理塘河源头,但均未提及与夏塞峰有瓜葛,加上可以查到益母贡呷米的这一山峰信息,我们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理塘河源头处的山峰并非海子山夏塞峰,而毛垭草原明显可见山峰也非为益母贡呷而是阿萨贡嘎(米的益母贡呷可在草原上瞥见,西边一座大白塔后与阿萨峰一同出现),峰才是理塘河流域最符合源头标准的河源型山峰,名为益母贡呷。

毛垭草原上理塘河源一瞥

4金沙江水塔、格聂之心

工布章素米

格聂之心工布章素,摄影/阿左

金沙江对于四川版图的构成有着重要意义,在西边,它由北向南沿横断山脉顺势而下,从石渠县真达乡真达村往南,到得荣县南端子庚乡冈曲与金沙江合流处,几乎划分了整个四川西部与西藏、云南的边界。到了版图的东南边,金沙江流过云南元谋县进入会理县后,一直到宜宾市叙州区安边镇,亦是四川省与云南省的分界线。

川滇西部边界上的金沙江马蹄湾川滇东部边界上金沙江与西溪河合流处

中国除三峡水电站外的第二、三大水电站均在四川东界与云南交界的金沙江上,分别为白鹤滩水电站与溪洛渡水电站

金沙江最大支流为雅砻江,在攀枝花与金沙江合流,在它们之间是横断山系中最为宽广的沙鲁里山脉。金沙江的源头不在四川境内,但在四川境内有着众多支流补给,其中流经巴塘县、得荣县的定曲为金沙江四川西段最大支流。定曲又称松麦河,一些资料显示源头在巴塘县与理塘县交界处,格聂山区西北边的哈嘎拉,即最近被禁止穿越的著名的格聂C线所翻越的哈嘎拉垭口,不过实际源头还在南边山沟中,来自峰周围的冰川。

岗波岭水网示意图

在海子山古冰帽这个巨大的分水岭以西,还有一条同样发源格聂山区的硕曲,通常被认为是定曲的支流,之所以定曲被认为是金沙江上段的最大支流,也是由于有硕曲的参与构建。经研究可发现硕曲流程要更长(定曲全场公里,硕曲公里,笔者通过谷歌地球路径连线简易测量,得出的结论也是硕曲更长),溯源而上,硕曲在章纳村以上汇水众多,一些资料中称正源为“克日则洼”,而翻看地图有两个克日则洼,一个位于阿萨贡更大雪山东北的坡地隆巴内,一个位于东南海子山古冰帽北部的楚尔根山下,从流程来看楚尔根克日则洼稍长,流向来看坡地隆巴克日则洼更正,很难说清谁是正源。

流经冷古寺的呷朴马,摄影/善友

热地曲(热梯河谷),摄影/善友

在章纳村西边,一条热地曲串起了仲嘎、中纳、开隆、呷朴马、查西等众多岗波岭(即格聂山区)的沟河,包括康南第一峰格聂在内,以及甲洼向巴、肖扎峰、虎杂峰、克麦弄等山峰的冰雪融水均通过热地曲汇入了硕曲,而夏龙热扎、泽登罢拉等岗波岭分水岭以西的山峰之汇水则流入了定曲,所以整个岗波岭便成为定曲与硕曲上源的水塔。从卫星图二维视角俯视岗波岭,成一极少见的较规则的介于多边形和圆形的构造,多条山脉从中心山结处向四周展开,山结处一南一北两座山峰山体轮廓犹如心脏,被称为雄心山与雌心山。尤其是雄心山,本名为工布章素,海拔米,其冰川雪融水通过南北三条沟最终汇入硕曲,堪称岗波岭水塔之塔顶。

工布章素攀登途中,摄影/阿左

由于位于格聂山区的心脏地带,周围被大量高海拔山峰所簇拥,对于我们这类“隔岸观火”的拍山者来说,工布章素十分神秘未知。值到年,身边的优秀攀登者阿左、刘俊甫、野人一同“攻克”了这座岗波岭之心,才解锁了它的容貌,工布章素原来是一座尖锐无比的锥形山峰,足以和任何此类山峰媲美,仅凭颜值,我们也可以把它放在锥形、金字塔型山峰专辑中专门讲述。

它不仅是格聂之心,还是金沙江四川水塔的塔之心!

藏在群山中的工布章素

3黄河南极,古羌塘缩影

嘎哇达则(白河)

在草原上许多人都看到过白河之源

当年的论坛有一篇神贴《北方的空地》,作者杨柳松把我们带到了那个野兽横行、无边无际的荒凉境地。户外探险活动越发盛行的今天,时有人以不同方式尝试穿越羌塘,但总的来说这片土地大多数地方还是人类的禁区。

国内外对于青藏高原的隆升有着不同的看法。在国内多数科学家认为青藏高原的抬升是一个相当“年青”的过程,一些研究资料显示,在一百万年前左右,羌塘高原的海拔才升高到超过米,这里的北边有昆仑山,东边有唐古拉山,南边有冈底斯山,西边有喀喇昆仑山,虽然它们也没有如今高大,但源源不断的冰雪融水还是滋润了这个青藏高原的内流区,养育了这里大量的牛类,羊类,马类等动物以及适宜于此生长的植物,这样的环境今天看来也是非常适宜于人类生存的(这个时间段是直立人的天下,极有可能他们中的大量人群在此繁衍生息),不过随着高原的快速隆升,这样的世外桃源化为泡影(当然后来还有丹尼索瓦人至少于16万年前适应了这里更高海拔的生存)。

羌塘高原东北角可可西里地貌,可可西里本名“阿卿羌塘”,意为昆仑山下的北方平原,摄影/米

可可西里的藏野驴,摄影/米

今天在我们研究山峰的时候,会在谷歌地球上为中国西部山峰标上密密麻麻的图钉,在对四川地区做完大部分标注工作后,特别是在我当年梳理阿坝州山峰时,发现也有一个“北方的空地”,这个地理版块叫作松潘高原,这里没有海拔米以上的极高山。

松潘高原的范围包含了若尔盖县,红原县大部分地区和松潘县与阿坝县的部分地区,地势平坦,为丘陵状高平原地区。有意思的是,它的四周同样被更高的群山环绕,北有西倾山,东有岷山,南有邛崃山,西有巴颜喀拉山,群山之水汇向中央,加之较丰沛的降水,形成了世界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草原。

若尔盖的湿地

白河位置示意图

出巴颜喀拉山后,黄河的曲流在这里悠扬婉转一段,耳后于唐克镇附近来了一个大拐弯后遁西倾山向北去驰援华夏与氐羌先民的故土。而若尔盖这个高原之肾,主要通过白河与黑河对黄河进行补给。白河与黑河是川西地区少见的同谷异水,其中白河流程多公里,流域面积上万平方公里,流经红原与若尔盖两县,滋养了这里数之不尽的生灵,灰狼、黑颈鹤、白天鹅、藏鸳鸯、梅花鹿、高山兀鹫、喜马拉雅旱獭等野生动物在这里恣意生长,这样的环境像极了曾经远古的羌塘高原。

白河流域的黑颈鹤,摄影/沈尤若尔盖草原上的灰狼,摄影/沈尤白河风光

S牦牛大道几乎沿着白河全程穿行,让我们有机会领略大草原的无限风光,在旅人们由北而南行进时,时常会在红原机场以及龙日坝草原附近望见右侧一列雪山,除了夏天的两三个月,多数时间山上广布冰雪,气势非凡,群山为马尔康与红原之界山,名为加日山。从草原上看去,除了东北部靠近壤口乡的高峰汤龙公玛外,西边两座山峰一座呈金字塔形,另一座视角上更高为梯形,突出于群山之上尤引人入胜,均坐落在扎壤柯内。在《阿坝州高海拔山峰图录中》根据所在地被称为扎壤柯雪山。后来追寻白河的源头,发现即是此山,本名嘎哇达则。几经周折却没查到它的真实身高,从谷歌卫星模拟高度来看海拔至少超过米,亦为查真梁子上最高峰。

红原机场看加日山白河上源,摄影/Think

加日山与羊拱山北段山峰,在就要没入松潘高原前保持着最后的昂扬,用聚起的淡水滋养着北方的若尔盖大草原,多米的高原上河曲婉转,牛羊成群,让我们可以穿越时空遐想,直立人时代的羌塘高原也定是远古天堂。

此外,在整个黄河流域,嘎哇达则所在的扎壤柯山沟处在最南纬度,堪称黄河的“南极”。

白河注入黄河

2古蜀神祇、沱江摇篮

九顶山(沱江)

九顶山,文明之光

九顶山,又称茶坪山,属岷山山系龙门山脉,古称汶山。“九”在中国古代就有泛指“多”的意思,从九顶这个名字我们不难看出,它不是仅仅指一座峰,而是一片山,甚至一块区域。《什邡县志》云:“昔称九岭山,其一峰高出云表,八岭络绎奔峙,故又呼作九峰山”。广义的九顶山几乎涵盖了整个成都平原以西的龙门山脉(以地貌划分的龙门山脉,非地质工作者以断裂带划分的龙门山,南端止于岷江出灌口一带)。

九顶山不仅为沱江源,亦与雪龙岭一同镇守着岷江上游最为富庶的“茂汶谷地”

今天相关景区将九顶山之“顶”改为了“鼎”字。传上古时期,大禹建立夏王朝后铸造九鼎,鼎本是王室贵族身份与权利的象征,九鼎又代表天下九州,据说夏、商、周王朝更迭时均把九鼎迁到新的都城。进入东周时期,王室衰微,各路诸侯皆以进入洛阳问鼎轻重之方式挑战王室权威。而神话中又有“禹铸九鼎以镇恶龙,九峰仙女助禹治水”之说。

考虑到古代中国全面进入青铜文明时间约公元前年前后,已是夏商交替之际,所以九鼎是否由夏朝开国国君大禹所铸成疑,即便史学界有大禹出自西川羌人族群这说法,将“九鼎”之名附会于九顶山,似乎也不恰当。

古蜀文化代表,三星堆文明的青铜人头像,摄影/刘乾坤

因为抛开传说,九顶山本是古蜀龙兴之地。上古成都平原建立的早期政权和西川茂汶一带的古氐羌文明一脉相承,这种文明发展的地理空间上的推移是以九顶山作为媒介(古蜀人到达今天茂县叠溪镇一带先后由蜀山氏,蚕丛氏揭开文明之曙光,进而又逐步南下进入茂汶盆地,在鱼凫氏时期翻越九顶山来到成都平原),同时又以其为地缘分隔带(来到平原上的古蜀人发展并吸收了濮人、巴人等文化渐别于汶山内的文化)。山脉此时以一种辩证的形态矗立在人类社会的中心,成为文明不动的推动者,雕刻师。

德阳遥望九顶山狮子王峰,摄影/壳壳

在成都遥望狮子王

九顶山中发源着大大小小的溪流,在东坡山前汇成比较大的三条河流覆盖在成都平原北部,它们从北至南依次为——绵远河、石亭江、湔江。三条河流在今天的广汉至金堂一带先后合流,成为沱江,之后通过金堂峡越过龙泉山脉向东,经资阳、内江等县市后于泸州汇入长江。如今以河源学的标准将绵远河判定为沱江正源,不过从文化源头来看,离成都平原核心区更近的湔江自古就得到了更多青睐。湔江在流经广汉后称鸭子河,这里正是孕育“三星堆文明”的摇篮。湔江发源于九顶山中的神仙岭(即神仙岩与陈甲山所组成山岭)。

沱江水网示意图

沱江河源学上的干流,绵远河流过德阳市九顶山岷江上游视角

成都平原为一复合型冲积扇平原,自北而南除了沱江三源,还由岷江、西河、斜江、南河等河流共同组成。与岷江在汇集了今天阿坝州东部高山峡谷地区千山之水出山后势如破竹的气势不同,九顶山发源的沱江三源相对均匀的覆盖在成都平原北部,起到了一定的分水作用。笔者认为,四川盆地上古先民与水患作斗争的世代中,这种天然的分流水网无疑降低了洪水来临时的威力,以至于在这里发展起来的三星堆文明相对更加持久的保存了下来。从“岷山导江,东别为沱”也可看出上古时期沱江流域的水患较轻,所以通过今天的毗河(经过后人不断治理与古时河道已有所区别)将江水导入沱水。后来西汉文翁又利用蒲阳河(青白江上段)将江水导入沱江,当然那时农业文明在成都平原已相当之发达,导江更多的意义是利用其铺开的水网进行灌溉。

沱江穿越金堂峡

九顶山所在的龙门山脉,加上邛崃山脉,它们与成都平原可谓唇齿相依。在印支版块与扬子版块交锋的前线,不仅地表下的地质活动极其活跃,地表之上的山川,山川所涵养的生灵,以及依附于其上多种地缘属性的人类活动,自古以来书写着天府之国的优美篇章。九顶山于其中,即是沱江之源,又是蜀地文明之源。直到今天,它仍然让在历史不同时期于汶山两端经过分化的各民族文明,继续经历着新的界分、碰撞与融合。

九顶山地区,不断地上演着分隔与融合

1两江生命之源,历史的灯塔

雪宝顶米(涪江、岷江)

雪宝顶指引世人的前进

北有嘉陵江,南有沱江、岷江,涪江居于其中似乎不太起眼,它被认作嘉陵江的支流。从流域面积来看嘉陵江达到3.92万平方千米,涪江3.64万平方千米。嘉陵江发源于陕西凤县代王山,在陕西省、甘肃省境内的流域面积不小。而涪江流域几乎全在四川境内,出山后所流经的绵阳与遂宁均可排进四川最大的几个城市之中。嘉陵江源头早期存争议,经过过反复考证,而涪江之源的说法在笔者看来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航拍岷山核心区,摄影/米涪江进入四川盆地后流经射洪段涪江通常被认为是图中嘉陵江的支流涪江、岷江上源示意图

百度百科所描述为:“涪江,发源于四川省松潘县境内岷山主峰雪宝顶(藏语:哈肖冬日,意为东方海螺山)东北坡三岔子。据清《蜀水考》所载:“涪水源出松潘卫(今松潘县)风洞顶兴龙泉”;“兴龙泉在卫东六十里,源出雪栏山风洞顶黄龙寺后”;“其山平坦,上有龙潭。”雪栏山俗称宝顶山,即雪宝顶。”

我们在早期的松潘县志上对雪宝顶的介绍可看到如下文字:

县志中所载“涪江发源于山麓东”黄龙沟尾,摄影/华西雨屏

黄龙沟与雪宝顶位置关系,摄影/金晋

我们结合这些文字与遥感影像,照片比对,“其山平坦,上有龙潭。”中的“其山平坦”确为我们在天气条件良好时于黄龙景区内看到沟尾一排“墙山”的形态。在这座墙山之上,雪宝顶的主峰以及另一座卫峰会露出小部分山尖。

不管叫“三岔子”还是“风洞顶”,我们通过卫星影像可发现,这座黄龙沟尾的墙山与岷山主峰雪宝顶及其卫峰之间有一明显凹槽,以致于自雪宝顶而下的汇水实际并不会汇入黄龙所在的沟谷,而是通过施家堡乡所辖的西沟注入涪江。所以严格来讲,雪宝顶主峰在涪江流域只能算西沟源头。而涪江上源东路河(即流经黄龙乡的河流)的上源,从长度与流向来看,雪山梁垭口方向的源流才符合河源学上的干流地位,所以把黄龙之源作为涪江正源,更多还是属于文化层面的感情认同。

雪山梁垭口的雪宝顶证件照施家堡乡西沟方向所见雪宝顶

不过对于我们选择河流源头型山峰来看,没有那么多点对点的局限,不会因为雪宝顶所聚起的淡水宝库流进西沟就弱化它的重要性,山脉、河流,地理方面的认定、划分,之于笔者而言,是帮助其认识、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进而认识世界的桥梁,而非限制客观世界的定律。

海拔米的岷山主峰雪宝顶,及其卫峰保有着我们星球中低纬度最靠近东端的冰川,除了为涪江的重要上源,其西坡也为岷江上游的重要源流,东方海螺的主冰川便是面向岷江流域。

雪宝顶西壁的主冰川是岷江重要上源

除开上源山峰属性,雪宝顶还是岷江上游乃至整个川甘青“大河湟文化圈”的主神。当我们站在一个叫做尕里台的地方,这里是岷山通向松潘高原的路口(反之亦然),千万年来北方的无数族群不断经由这里南下进入岷江流域,尤其是上古氐羌诸部,这些西南各地区包括古蜀人的先祖,他们在北方甘青地区繁衍生息若干年后,首次在翻越尕里台时看到了这座东方的冰山,那一刻刻写在他们基因中,先人们迁徙时所走过路径的生物记忆:在它们穿过河西走廊时看到过祁连山,而更早在天山南北的跋涉中也一路有雪山相伴,甚至是那至今还存在着的,远古时期翻越高加索山脉所看到的第一座雪峰,都从基因记忆中被调出,时间在那一刻瞬间凝固又延伸到无限,进而化为无形。

与好友“八月果园”去往尕力台探访岷山

甘肃的临夏市如今是回族自治州首府,上古时期曾是羌系部落的发迹之处

当时间再度涌现进现实,他们随即找到了打开了川西雪山王国的钥匙,凭着古代生存的基本知识,他们知道皑皑雪峰下必定有大河存在,雪山融水,降雨与各处的山泉,最终都会汇聚到一条河中,而大河中的阶地,通常是适合耕种与定居的土壤。

雪宝顶所在的岷山脚下,岷江、涪江不断壮大,千万年来,就在川西北藏羌回汉交融之地,以及它们一路流淌到的四川盆地中泽被着众生,生生不息。

雪宝顶被笔者放在河源型山峰系列之首,其实如果把它放在拥有贡嘎、幺妹、雅拉、格聂所在的四川地标型山峰篇章中,也将有资格名列三甲和幺妹贡嘎并驾齐驱。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