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药学院立足于服务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在国内民族院校中较早开展民族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年药学系首次招收制药工程专业,年1月成立药学院,现已有制药工程(含卓越工程师)、药物制剂、药学、中药学、中药学(彝药方向)、藏药学6个本科专业,1个中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高教大计,本科为本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抓好本科教育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药学院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始终坚持把本科教学作为全院工作的重心。坚持用“立德树人”这唯一检验标准,不断努力夯实本科教育,全方位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营造学院“人人关心教育教学、人人参与教育教学、人人振兴教育教学”的教育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构建学院人才培养创新发展的新格局,为实现学校党代会提出的“三大战略”而不懈努力。 药学院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思路和举措 01 明确培养目标,凝练学科特色 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学院在遵循“抢救传承、支撑创新、夯实基础,重点突破”的原则上,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办学宗旨,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有较强的创新精神”的要求,以培养高质量的具有创新思维的复合型、开放型和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努力加强民族医药研究和民族医药人才培养。 同时,学院坚持以文本为本,不断凝练学科特色,特色发展。一方面,学院通过南北调研、召开民族医药学科发展研讨会等方式,科学制定了药类学科建设发展创新规划;另一方面,学院于年年底还牵头成立了中国民族医药协会民族医药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全国其它开设民族医药专业的高校共同推进民族医药专业本科教育的规范化、标准化,推动全国民族医药人才的培养建设和学科发展。 中国民族医药协会 民族医药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代表合影 02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构建民族医药特色教学体系 学院以培养应用创新型民族药学人才为目标、建立具有民族药学特色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培养方案。学院开设多门具有民族医药特色的课程,与多方合作交流,编写了一系列民族药学相关的教材与专著,打造了民族药学的课程群,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5年来,学院教师出版相关教材及著作20余部,承担教研或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0余项。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的药学技能培养,立足于“理论教学指导实践,科研促进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式”培养的教学理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一方面通过在培养方案中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内容和方法,努力建立和完善实践基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积极组织药学实验技能竞赛,如民族药物识别大赛,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药学实验的兴趣,通过竞赛,不断提高我院药学人才在社会的竞争力。 野外采药实训 药厂实践教学 完善实习实训基地,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院充分利用实习实训基地,资源共享,大力推进学生职业技能化培训,切实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民族院校的理工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文化育人,创新发展 学院坚持开展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创新创业计划竞赛、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活动。结合暑期社会实践,开展独具药味、独具民族特色的“寻民族药物之根、溯民族团结之源”民族药物解说大赛等。通过文化育人,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学生先后获得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西南民族大学“维舟杯”创新大赛一等奖等多项称号,累计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03 优化资源配置 夯实基础,保障人才培养 教学经费优先投入,保障教学高效运行 学院坚持教学经费投入优先,完善经费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教学工作高效运行。近几年,学院教学经费中的实践教学经费增长较快,符合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导向,为学院本科人才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整合平台,完善办学基础 学院成立民族药学实验教学中心,并获得了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民族药物基础研究与开发实验室”的授牌,将科研实验室与教学实验室并举整合管理。同时,把课程性质相近的实验课程、本科创新实验课程均整合到相应的教学平台,提高了学院教学实验室的利用率,降低课程之间的重复率,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优化学科布局,强化专业人才培养 学院调整与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与布局,重点扶持和建设优势学科专业,加大投入建设满足少数民族地区社会需求的应用性专业,加强新办专业建设,着力加强民族药学等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夯实专业基础,适应社会发展 学院根据本科人才培养发展要求,积极召开院内教学工作会、科研工作会,优化各项工作,明确具体措施,全面推进学院发展。通过外校调研、专家论证,多次召开本科培养方案修订会,通过修订一方面以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学科和专业教育,另一方面通过修订拓展专业口径,夯实专业基础。 04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为本科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学院为进一步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特别制定《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注重师资培养,提高现有教师素质,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特别是引进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形成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 同时,制定药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实施办法,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采取院内、院外培养相结合,以院内培养为主的方式,逐步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业务水平。努力建立起一支适应专业发展要求、整体结构优化、政治素质合格的教师队伍,有效地推动专业队伍建设。学院教师李佳川分别荣获西南民族大学第十二届教学质量奖一等奖和第四届青年教师授课技能大赛二等奖,任艳获得第七届青年教师授课技能大赛一等奖。 05 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 促进产学研的全面发展 为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立足于精准扶贫,学院还积极与红原县当地中藏药材基地、制药生医院展开深入合作,系统围绕红原县独特的高原生态和天然物种优势,开展特色中藏药材种植规范化系统研究与相关健康产品开发工作,以期促进红原县当地中藏药产业发展和中藏药科技产业扶贫,把川西高原中藏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帮扶脱贫。 年,药学院将在学校党委、行政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积极践行学校“二为”办学宗旨,全面落实学校“三大战略”工作,高度重视本科教育,坚持立德树人,以本为本,夯实基础,创新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更多高水平的本科人才。 药学院官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