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草甸》 .若尔盖记行. ----高原之风 年7月,应外地孩子之邀,在祖国西北全程自驾游十一天。 驿兰州一临夏一夏河(拉不楞寺,桑科草原)一碌曲一若尔盖一川主寺一九寨沟,黄龙一松潘一茂县一汶川一都江堰一成都,之后经德阳、绵阳、剑阁出四川进陕西,然后各自返回。 下面各附1~2幅当地实图 图:临夏 ? 图:夏河 图:拉卜楞寺 图:拉卜楞寺 图:碌曲 ?图:川主寺镇? 图:川主寺镇 ?图:川主寺 图:九寨沟 图:黄龙 图:黄龙 ? 图:松潘 ? 图:茂县 图:茂县 图:汶川 图:都江堰 图:都江堰 图:成都 ?图:成都 ? 图:德阳 图:绵阳 ? 图:绵阳 ? 图:剑阁 ? 图:榆林? 图:若尔盖等地相对位置图 图:若尔盖草原 一路走走停停,观山观水观风景,大美无垠;看寺看庙看古迹,感触颇多。但我在这里先放下其它人文景观,只表草原:镶嵌在川西高原的一片绿州一一一若尔盖草原,这是个离尘世最远,离天堂最近的草原。 若尔盖,亦称诺尔盖,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边有岷山,南边有邛崃山,西边有果洛山,阿尼玛卿山,北面是秦岭众山脉。五万三千平方公里的若尔盖就处在在 四面环山的高原盆地中。 图:若尔盖花湖 这里海拔高(米~米之间),气温低(年平均气温0~2度,夏季10度左右,冬季零下30多度),降雨多(年降水量~毫米),排不出还蒸发少(气温低),不下渗(地下常年冻土层),河流多,(是黄河水的重要补水基地。黄河从青海东南出,进若尔盖唐克乡遇阻后做了个U型大转弯,再次向西北经玛曲往青海折回,沿四川,甘南边界转了公里,裹着胁了这里的白龙江,色座河,巴西河,嘎曲,热曲,墨曲等众多河流,使黄河水流量从来时的20%,居然提升至65%,在这里净增了45%),可见这里的水流量之多。(地理、气候、气象知识--编者) 若尔盖草原就在这一片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下生机盎然。 ? 图:若尔盖草原有些地段河网密布 图:若尔盖地区有雪山、草地、沼泽地、河网,它是黄河水源重要的补给地。 ? 图:若尔盖草原动图 从行政区划上讲,若尔盖草原包含了四川的若尔盖县,松潘县,红原县,阿埧县,甘肃甘南州的玛曲县,绿曲县,青海的久治县等七个县,各个县都有旅游景点,也都有名称,但都在若盖尔草原这个地理范围内。象什么桑科草原,红原草原,松潘草原…都是它的局部称谓。你在这里转哪个草原记住它就是这个大盆地的草原就可以了。 ? 这个草原地处一隅,相对闭塞,历史上名气并不大,默默无闻,叫: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 历史上这里曾是诸羌故地,后为土谷浑,吐蕃管辖,秦以后归中原王朝长臂管辖,由于道阻且长,而人又安分,这里没几个统治者真正关心过,是个鸡犬之声不闻,老死难相往来的地方。各朝代管制,仅以纳贡和收税形式和这里保持着些许联系(历史知识,很有见地!--编者注)。 我以为:若尔盖是被中国历史记忆曾经忽略的地方,忽略了什么?文化! ? ? 秦皇确立的“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之制度,奠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生生不息,但最终没来得及同化这里的宗教信仰,导致了这里完全是另外一种浓浓的宗教文化氛围。 民族的尊重当然是文化的尊重,但民族的融合必须是文化的融合,没有文化的融合,就有心理隔阂(高论--编者)。宗教与科学社会发展有时是很矛盾的两极,这不是说宗教有什么不好,而是说宗教须在探索和发现中与时俱进! ? 图:秦始皇千秋功业的决策:书同文…… 图:藏传佛教寺庙 这七个县据说有座藏传佛教寺院,而解放前这里的寺院就是学校,是孩童识字学艺的地方,这种教育环境导致全民信教就不难理解了,这也是“从娃娃抓起”的必然结果。 藏传佛学的思想深深影响着这里人们的思维理念和行为方式,颂经礼佛,习好行善是若尔盖藏民一生修行的主要功课。 ? 因此,这里便少了北方民族融合过程中的阵痛,我以为这是他们千百年來得以长期安生的重要原因,想想匈奴帝国,蒙古帝国,突厥帖木儿帝國的融合演变史,这里真是个幸运的地方,也许,真有佛祖保佑他们? ? 佛信仰是藏民的人生准则、行为规范、终极目标。信仰的自觉性辈辈相传,似乎成了一种基因,佛前的那朵莲将会开到永远!! 我在夏河拉不楞寺转经茼前久久驻立,在九红草原观景路上不停的回望沿路的藏族村寨,大小寺院和风马旗,我在想着一方水土一方人,深切感受到这个民族是时下难得的一块净土,他们与西藏同源同宗,一生事佛,追求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升华,他们和若尔盖草原一样,纯的明净,美的空灵! ? 图:风马旗:是藏族信众与上苍勾通的媒介 ? 图:若尔盖草原上藏民的村寨 ? 图:若尔盖草原 若尔盖草原也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天然牧场之一,这里山势柔和,水草丰茂。草甸草原需要充足的水源涵养,这里的条件保障了草甸的生机勃勃。 据专家说,这里还可以细分为沼泽草甸,盐生草甸,山地草甸,河谷草甸,浸水丘墩莎草,河谷坡麓草场,林间草甸………(高山草甸草原细分类)。 专家还说,这里有94科种植物,86科种可食牧草和植物,有毒有害植物10科23属98种云云。 ? 图:若尔盖草原 ? 图:若尔盖草原 ? 图:牦牛群 水草丰则人畜旺,我沿路所见,草甸上的牦牛群落应该居中国之最,家家户户的良种墨洼牦牛群好象都在百头以上,人均十多头应该是实际情况。这里还是全國三大名马唐克马的产地,它现在仍是藏民在草地的主要骑乘工具,因为有许多丘墩草滩是不适合摩托车行驶的。 ? ? ? ? 我望着花开成海的无边草原,凡在高处,便有经幡在风中摇曳;一骑骏马追逐着天上的云影,飞驰在碧绿的草原。远处,绿色草原与天相接,流云或也飘雨,过后就有阳光透过云彩射向绿地,就象舞台灯光之变換,能不时变幻出各种赤橙黄绿之彩链。 ? 拣一高地小歇,扯几根青草放嘴里轻啖,雪白的羊群和乌黑的大眼晴牦牛就在你眼前的草甸上缓缓流动向前,高天白云,或一簇或一片,将草原的颜色一会儿染深,一会儿放淡。星星点点的水泡子时不时映射出太阳的光点,夏营盘的白色毡包散落在坡麓之间。时有穿着羊皮缝制的藏袍妇女,忙碌着以备炊火之用的牛粪采集。 这,大概就是生活,这,就是川西的天堂草原!它哺育着这里的人类,生生不息数千年。 ? 图:若尔盖草原的蒙古包 ? 图:若尔盖草原的藏式毡包 07:19 下载视频:若尔盖县和若尔盖草原7分19 08:13 下载视频:若尔盖草原8分13 ? ? ? 图:桑科草原 ? 图:桑科草原 ? 图:川主寺镇 在九红(九寨沟~红原县)草原观光路行驶了多公里后,已近黄昏,我们入住于川主寺镇一小店----牧雅生态酒店,吃完饭,我独一人发挥余力四处蹓跶,先是见披着紫红色袈裟的僧侣,在夕阳下吹着老号,念颂着藏经,做着日复一日的功课,没有人陪他们,只有浩浩流水和候鸟啾啾与他们奏鸣。 ? 图:川主寺的喇嘛 ? 图:红军过草地纪念碑 小店对面有座山叫元宝顶,夕阳余晖下,见一座红军长征三军经此短暂会师的记念碑巍然屹立于此,夕照金碑,折射金光万道,我鼓余勇上到碑前,坐在碑下,遙望眠山之雪耀眼,静观眠江流水迟缓,看寺前余暉落日,真叫“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它告诉我,这是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元宝山海拔米,寓意长征作战多次的多级台阶从山底踏上山顶,即可见到一个高达41.3米的三角立柱体纪念碑)。 ? 图:纪念塔 ? 图:红军过草地 八十多年前,这里曾发生过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绝响!红军经历第五次反围剿后,面临生死存亡的政治危机,军事危机和经济危机,被迫长征,历尽艰险,过草地(纵长公里,横宽公里)虽然只有七天,却因冻、饿、病、中毒等原因让红军在这里牺牲了上万人的生命。据说后续部队就是沿着草地上千万个红军战士遗体的“悲壮路标”指引,艰难走出这里的泥潭草地(现该地因气候变化和人为疏干,沼泽逐步变为湿地)。但他们的遗骨是16年后的解放初期才被入土为安的。 ? 图:红军过草地 如今,墨曲,葛曲(曲:藏语,意为河,包括黄河九曲,九条河段之名也,如卡日曲,约古宗列曲,扎曲,河曲…)仍在默默流淌,它仍在为当年的壮士哭泣。魂兮归来,共和国的英雄!我们不能忘记他们。 ? 图:红军过草地一些掉队的,伤残的人,留在当地最终入乡随俗,定居此地。 ? 住宿后,我和藏族店主聊起了长征,他说这里还有一些当年未能走出草地的红军失散人员,多少年后,他们己成为藏民族的成员,多已信佛云云。 相谈甚佳,便交了个朋友,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