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本教作品。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绣《唐卡》 苏州和阿坝,两个相去甚远又截然不同的地域,因为唐卡,开始了一段故事...... 视频由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艺术系数字影视专业创作 阿依拉山脚,平均海拔米,环境优美,年均气温4.4℃,五至十月平均温度在16℃左右。这里坐落着阿坝地区三大寺院之一的红原县查理寺院,全称为安曲查理寺院,是阿坝地区首个推行辩经学院的寺院,寺名也由此而得。 年6月中下旬,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选派王谦老师、胡昺老师带领资源摄制团队爬山涉水远赴藏族唐卡的代表产区——阿坝州红原县查理寺,协助联建单位四川阿坝高等职业学校,共同推进国家级职业教育资源库“百工录:中国工艺美术非遗传承与创新”的建设。此后的十天,他们获得的不仅仅是唐卡技艺的资料素材,更是跨越地域和文化的友谊。 苏绣《唐卡》 公里的长途跋涉,4天的舟车劳顿,一天之内经历的暴雨、冰雹、风雪等极端天气,甚至遭遇了泥石流。这些困难和辛苦在与四川阿坝高等职业学校的龙措吉老师、卓玛老师在查理寺顺利会师后,都立刻转化成高效率的工作状态。 由于唐卡的绘制时间较长、绘制工艺复杂,统筹协调困难,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各种工艺流程的资料采集就需要有细致的拍摄计划。摄制团队与龙措吉老师、卓玛老师经过与唐卡绘制大师的反复磋商,确定了拍摄计划。寺庙内部的条件有限,采光条件不佳,在选取拍摄角度与布光等方面都给摄制组带来了极大挑战。 苏绣《唐卡》 为了让人们更全面的了解唐卡僧人精湛技艺的背景,摄制组在谢拉措尼大师的指引下,拍摄了辩经、转经、点酥油灯、撒龙达等具有宗教特色的内容,丰富了整个资源库的内涵,也更好、更全面的展示了藏族唐卡技艺的生存环境和文化背景等。 经过10天紧张的拍摄,藏族唐卡子项目摄制组顺利完成了素材收集工作。在拍摄过程中,与淳朴的唐卡大师的相处,使大家更加喜欢这样的地方、这样的艺术和这样的人们。离别那天的清晨,所有的唐卡僧人和大师为摄制组送行,献上哈达,相互拥抱道别。虽然仅仅相处了几天,却像认识多年的老朋友那样依依不舍,这里有美丽的风景,比风景更美丽的是这些唐卡僧人的心灵,认识他们是此行最大的收获。 苏绣《唐卡》 注:部分内容来自《苏州艺术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