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沿黄河湿地探访藏区,尽管这段行程部分路段鲜有人行,冥冥之中似有一种力量在召唤,在行程筹划中,不经意间又圈向那片熟悉又陌生的原点,再次踏上藏区的行程,依旧是那块神奇、圣洁的土地。 从黄河第一湾出来,沿国道向四川阿坝方向行进,红原县月亮湾是必经之路,这里因草原上的河流弯曲如弦月,故名“月亮湾”。公路在一个丘原上横穿,丘原下是一马平川的草滩,大自然就把景色绘就在这片草滩上,那蜿蜒的河流如同仙女的飘带,画出一个又一个弯曲的弧线,当一抹柔和的光线洒在水面的时候,沉静的草滩划出了一道亮丽,水波如金,蜿蜒起舞。从班玛县到色达县是此行最为艰难的一段路程,去年从这里前往色达时便吃尽了苦头,这次更不敢怠慢。清晨起了个大早,在车上匆匆解决了早餐就出发了。尽管这段路程并不遥远,但是要翻越两座海拔多米的垭口,而且青海、四川两省之间是县乡通道,路况较差。一大早天气就阴阴沉沉的,前往知钦乡的路上,便飘起了雪粒,打在挡风玻璃上噼里啪啦作响。 随着海拔逐渐增高,窗外的雪已从雪粒变成了片片雪花漫天飞舞,前方能见度也越来越差了。雪越下越大,路越走越险,之字形的盘山道路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路面上只隐隐显着两条极淡的车辙印,越野车艰难缓慢地爬行着,副驾驶不时将头伸出窗外探路,反复提醒后面的车轧着车辙前行。尽管如此,第一次遭遇暴风雪的我们依旧兴奋异常。当车辆爬上山顶,大家不顾领队的叱喝,在垭口争先下车打起了雪仗,寒风凛冽,空气稀薄,飞舞的经幡和风马旗裹着片片雪花飞卷,似乎在为我们唱着壮行的歌。 凭着驾驶员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山地驾车经验,我们顺利地下了山,在山下我们遇到了正在和她阿妈一起挤牛奶的藏族姑娘卓玛,19岁的卓玛没有上过一天学,也不会讲汉语,但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清澈明亮,脸上的笑容灿烂而真诚。同行的摄友纷纷为之扼腕叹息,但我想这未必就是坏事,这种简单的幸福如同高原的雪,洁白而纯净,给刚刚经历过惊险的我们带来了一股融融的暖意。 在到达知钦乡之前有一个木材检查站,这也是一个岔道口,从左手过桥就进入年龙乡,也就到了四川甘孜地界,这里有个林场,两侧山上树木茂密。我们的车队沿河沟一直向西南行进,刚刚感叹四川的路况不错,谁知继续前行道路便开始变得悲摧,到色达的路正在大修,雨雪后土路全部变成稀泥糊,再被工程车压出一道道深沟,部分路段越野车通行都很考驾驶员技术,轿车铁定无法通过。 飞雪中,我们在一个不明显的三岔路口走错了方向,直到车行至半山腰,一座宁静巍峨的寺院跳入我们的视野,歪打正着——我们居然到了年龙寺。一间间简陋木房分布在山坡上,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山谷,对面的大山已是银装素裹。寺院周围的很多小木房门上都贴着“闭关修行,请勿打扰”的字条,我们放轻了脚步,生怕自己的冒昧惊扰了修行者的清净。这里条件异常艰苦,到了冬天寒气逼人,然而来自全国各地闭关修行的僧侣却很多,对我们这些不速之客而言,很难理解这些高僧的生活方式,他们信念坚定、处事豁达、待人友善、生活乐观,只有真正去体悟才能感受。 有人说,没有去过色达,就不可能真正领略藏传佛教的精髓。再一次走进五明佛学院,再一次被深深地震撼。那是我见过的蓝天下最为纯净的佛国天堂,在雄伟的群山之间,碧蓝的苍穹之下,一片绛红色的小房子密密麻麻布阵在狭窄的山谷中,错落有致,从山谷连片蔓延至山顶。在这荒凉的川西高原,在这条叫做喇荣的山沟里,古老的藏传佛学传承着博大文化和济世情怀。满山的绛红色震撼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旅行者,如此宽厚浩荡的红色,是喻示着天堂的色彩吗? 满山遍野的鸽笼般的小房子里,住满修行的喇嘛和觉姆,小屋既小又简陋,都是僧侣自己建造或者买的,一个20平方米的小屋需2万元左右。密密麻麻的木棚僧舍一个挨着一个,整个住宿区没有铺设水管,只有供电,僧人们的生活用水全部要到公共场地取用,在这海拔多米的地方,一桶水从山下背上来,很是要费一番力气。 五明佛学院约有两万长住的修行者,最多时这里聚集过六万修行的僧人。红色的佛衣,黄色的佛帽,在蓝天的映衬下便是绝美的三原色。这里不仅有藏族女性的觉姆,还有内地、甚至国外的年轻的求佛者。她们的皮肤白皙,少了藏族女性脸上的高原红。若是她们长发及腰,怎能不是妙龄女子? 从你踏上佛国净土的一刻起,色达至始至终带给你的都是温暖与感动。僧人们艰苦的生活条件、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对宗教信仰的虔诚与执著时时敲击着我的灵魂,随风飘扬的经幡,依山而建的红屋,慈祥温暖的僧众,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色达,你的震撼我无法带走,让我将你的容颜装进心里,我一生中的某一天是为你而来,百转千回,只定格在你的瞬间。去过色达,心存眷念,再难割舍。 从色达出来,沿国道行至白湾乡,改省道直奔金川、丹巴,沿途造型独特的藏式民居引起了大家的共同兴趣。由于山多,石料丰富,房屋多为石头和黄泥堆砌而成,以巨木为梁,横搭杂木,盖土于上,坚固不漏。这些房子大多建有三层,第一层较低矮,主要用于放置大型农具和圈养牲畜;第二层以常年不熄的火塘为中心的“锅庄”是整个房屋的心脏部位,它具有厨房、饭堂、客厅等多种功用;第三层是经堂和阳台。房子顶层的经堂是神的居所,中间层是人的住处,底层是牲口的天地,这与藏传佛教信仰中关于世界的观念不谋而合,按照宗教的观念,认为有天界、人世和地狱存在,一座房屋仿佛就是一个轮回的世界。 前面不远处,也就是邛山桥边,沿着桥下流入大金川的溪流峡谷往上走建有巴底土司的官寨。桥边的白塔和几座破败的藏式楼房很引人注目,但没想到那条狭窄溪谷内会别有天地。抬头望去,盘山路好像消防车上折叠的水带,整齐地沿陡峭的山坡层层往上铺就。越野车从不能称其为路的山道上曲折上行,看似不远的路程,跑了近50分钟。由于寨子中路况限制,车子只能停在两百米外路上。据说藏寨房子,谁家修得越高就越有地位。 过丹巴县后,在当地人的建议下,我们改由省道向道孚县八美镇进发,车子在狭窄的山谷中前行,邂逅雅拉雪山,成为此行圆满的结局。看到雪山,大家像被打了鸡血,精神高亢,车离开省道开往台站沟自然保护区,废弃的伐木公路实在太差,车子溯溪而上,期待着雅拉雪山“日照金顶”奇观的到来。 “日照金山”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是一种期望,一种运气,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自然赋予人的最高礼遇。正因如此,一路风餐露宿、风雨兼程,每个人都渴望着心灵能够短暂地接受这冰与火的“洗礼”。 太阳缓慢下沉,气温也渐渐下降,站在河谷的草地上,我们忍受饥寒在风中伫立,双眼紧紧凝视着前方的雅拉雪山,奇迹终于出现,雅拉雪山在晚霞的衬托下山顶逐渐转红,相互间的喧闹变成了“喀嚓喀嚓”的快门声,将短暂的神奇凝固成神圣的一刻。天、地、人合为一体,血管里鲜血似乎在逐渐染红那雄壮伟岸的雅拉雪山。用“昙花一现”来形容日照金山最为恰当,几分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久治提示 久治县东南的德合隆寺极具规模,从久治到斑玛年宝玉则是必经之处,年宝玉则是果洛地区神山之一,那奇峻嶙峋的山脊,金光耀眼的积雪,以及横亘在神山腰间水袖般的云雾,一切都那么清晰,又都那么魔幻。山峰簇拥在一起如同佛祖的莲花宝座,片片花瓣绽放开来,圣洁而美丽。 TIPS: 由班玛县到色达,其中斑玛到知钦乡需翻越一座多米的垭口,全段土路,仅越野车可行,在将到达知钦乡前有一个木材检查站,由此过桥进入四川境内。年龙乡至色达全段修路,越野车可通行,在年龙寺前有一个三岔路口,去色达走左手路口,中间是通往年龙寺,右手则是去往年龙乡,此处行人稀少,问路较难。 色达提示 色达建有颇具规模的天葬台,几乎每天中午12点至2点都有天葬,在色达观看天葬过程是被允许的,但一定要尊重藏民的习俗,听从管理人员的管理,这里禁止拍照,切勿大声喧哗,在划定的区域观看,当然,你得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行车路线:唐克(S、S)—公里—久治(S、S)—公里—班玛(知钦乡、年龙乡)—公里—色达(U18、G、S)—公里—金川(S)—88公里—丹巴(S)—85公里—八美(S、乡道、G)—公里—雅安 里程:单程约公里 (点击图片可缩放查看) 旅行提示: 此行除了高速路收费,其余全段无收费,藏区居住条件较差,且收费较高。建议居住选择较好的宾馆,进入藏区,大多在海拔米以上行驶,身体多少都会有些反应,因此夜晚休息好尤为重要。 多带一些零食,在藏区除了县城有餐馆且多为藏餐,一般乡镇是没有餐馆的,带上零食既可以解决不时之需,还可以给孩子们一些小食品,这样对于沟通极为有好处。 在藏区拍照一般不会遇到什么障碍,但不要见面就急于拍摄,最好的办法是先给孩子们散发一些小食品,建立好关系后再拍,这样会顺畅许多。 雅拉雪山 位于道孚县东南,海拔米,地处干尔隆巴河流域,系大雪山山脉的第二高峰,与蜀山之王贡嘎山遥遥相望,山顶终年白雪皑皑,云雾缭绕,是康巴地区藏民顶礼膜拜的神山。《神山志易解脱之道》中对该山有记载,称雅拉雪山为“第二香巴拉”。 ——————————————————— 致力于汽车、户外、越野、旅游、休闲生活服务。专注中国房车RV,越野车SUV,全地形车ATV,露营CAMPINGlife装备与服务!全国统一客服:--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