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6/1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颠的治疗 http://www.yqyywdj.com/m/

嘉绒藏族是藏族的一个重要的支系,主要居住在阿坝州境内的金川、小金、马尔康、理县、黑水、汶川和甘孜州的丹巴县等地。

嘉绒藏族民居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建筑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这些风格统一的民居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地融于当地的自然环境中,其白色的主基调与绿茸般的背景巧妙搭配,把神秘的古老风水学说与浓厚的宗教文化底蕴融为一体,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佳境界。

嘉绒藏式民居与其它藏式民居不同的是外墙颜色十分抢眼,木质部分涂红色,石墙涂白色和黄泥色,屋檐下涂黑色,使得整个建筑从满眼绿色的山林中跳了出来。

嘉绒藏族的寨子多坐落于向阳、避风的坡地上,一般以几户至几十户,甚至上百户人家组成一个寨子。嘉绒人居住的寨楼大多是坐北朝南的,有的寨楼三五成群相依相偎,也有极少数的寨楼远离群楼,独立建造在一个地方。寨楼占地约平方米,高15余米,石木结构。这些寨楼完整地保存了嘉绒藏族民居的基本特征和古朴的风貌。

嘉绒人信奉白石崇拜,在嘉绒人的屋顶四角分别耸立着4座白色小石塔,这4座石塔代表了四方神祇。每到播种、收获、年节祭祖,嘉绒藏族都要对白石进行祭祀,屋顶平台靠山的一方有一个白石砌的鼎状物,上面放有陶罐,每逢家中有重要事情,就用陶罐祈福。

一座座安静的藏寨坐落在一座座大山的腰间,每一座藏寨似浑然天成,雪白的墙壁在阳光的照耀下分外醒目。嘉绒人的每一座寨楼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寨楼的外墙采用的是那大胆而鲜明的色彩,红、白、黑的搭配饱含着浓郁的藏味,每一户人家都遵循着传统的嘉绒藏式民居建造风俗,形成了嘉绒藏寨的一大特色。

行走在金川河畔的高山峡谷中,随处可见许多的嘉绒藏族村寨,这一座座的藏族村寨从谷底的大金川河畔层层向上攀缘,一直伸延到相对高差近千米的群峰之巅。

那充满民族特色的藏式民居依着起伏的山势迤逦连绵、错落有致,犹如一颗颗白色的珍珠,恰到好处地坠落在山间的翠绿之中。

嘉绒文化博物馆

“嘉绒文化博物馆”也称“嘉绒土司文化博物馆”,它是丹巴县巴底乡邛山一村的村民自己办的一家私人民间博物馆。博物馆的主人叫阿约拥忠彭措,他祖祖辈辈生活在这个小山村,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他,曾经在村里当过9年的村长。拥忠彭措家的祖辈服侍过最后一代土司,收藏了许多当时土司家族日常生活的物品,这些物品在别人看来是垃圾,但呈现在我们眼前已经是珍贵的文物了。

寨楼的墙用石头砌成,整幢建筑为三层,底层是养牲畜的地方,二层为客厅和厨房,三层是主人的起居室。现在的二三层都是博物馆陈列藏品的地方,藏品的的陈列是按藏家传统生活习惯布置摆放的。

室内除了华丽的用品外,藏画的热烈与绚丽迎面而来,浓艳得无法化解。鲜艳的红、黄、绿、蓝化身为莲花、树木、河流、山川、僧侣、鸟虫,布满整个房间的墙壁、柜门、桌椅、床榻。每个房间都很精致,角角落落雕刻着鲜艳且复杂的图案,让你感觉仿佛钻进了艺术品里。

二层的露台与寨楼的屋顶,都是秋收季节凉晒粮食的晒场。边上的房门和窗子上画满了精美的图案。这些图案内涵丰富,折射出嘉绒藏文化的风采,同时也反映了房屋主人的生活状况和生存心理。

嘉绒人认为这些图案能召唤佛光灵气、驱鬼辟邪、禳灾降福、佑护生灵。而这一幅幅精美的图案,也美化了他们的生活,使寨楼成为一座精美的艺术馆。

小金县嘉绒风情民族村

小金县除了四姑娘山风景区、玛嘉沟、虹桥沟、夹金山等这些大山大水之外,还拥有着许多别致的人文风光,嘉绒风情民族村落就是其中一大特色。如向花村、长坪村、管寨村、夹金村等。

董马村

小金县日尔乡董马村鲜为人知的桃源村落,地处日尔乡政府所在地西北部。全村藏韵十足,历史非常悠久,是典型的嘉绒藏族聚居区,平均海拔为米。

这里的春夏秋冬都各有特色,夏季绿草如茵,秋季色彩斑斓,冬季银装素裹。

董马村先后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四川省传统村落”。

向花村

结斯乡向花村又名“别斯满藏寨”,位于结斯乡东北部,东毗邻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东北部与理县毕棚沟景区接壤。境内自然风光秀美,旅游资源富集,草场辽阔坦荡,高原冰川磅礴。盛产冬虫夏草、川贝、羌活等中药材和松茸、青冈菌等天然山珍。其中雍容华贵的别斯满嘉绒服饰尤为出名,是整个村子的一大特色。向花村旅行指南:从结斯乡至向花村路况较好,全程水泥路面,只是山路弯道众多,请小心驾驶。同时村里里面具有食宿条件。

夹金村

夹金村位于“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和夹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腹心地段,毗邻宝兴县,素有阿坝州的南大门之称。境内的夹金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故又有“夹金雪山第一村”之称。

长坪村

长坪村(藏名德普),位于四姑娘山风景区长坪沟的沟口,是进入长坪沟的必经村落。

官寨村

沃日土司官寨位于小金县城东部,在省道S线旁,是小金苹果盛产地之一。村口保存相对完好的沃日土司经楼和碉楼,始建于清代早期,国家级级文物保护单位。

两河村

两河村是两河乡乡政府所在地,是小金县北大门及通往马尔康的必经之地。

木城村

木城村地处两河乡的最北端,境内有红军翻越的第二座大雪山梦笔山,有风光秀丽的雪马山、什尔池沟等生态旅游资源,有珍稀鸟类栖息。每年7月1日的赛马节吸引着附近的农牧民及四方游客。村内的嘉绒藏式小火锅色香味美,更是十分诱人。

西里寨村

金川县万林乡西里寨村,像花一样魅力绽放着发展的光芒,平均海拔多米,是典型的高半山藏族村寨。走进西里寨村,硬化路一直通到半山腰,道路两旁的一座座民房风格统一又各具特色。在村口的标示牌上可以看到村内还分布着多功能活动中心、生态休闲广场等等。

理县嘉绒藏族村寨

朴头村

位于理县西南部,距县城11公里,森林覆盖率达45%以上,幅员面积约平方公里,平均海拔0米,是一个具有浓郁嘉绒色彩的小村落;游美景、跳锅庄、穿藏装、品藏餐、猪藏房、学习嘉绒藏族手工艺,感受嘉绒藏族文化的魅力。

丘地村

位于理县西北部,距理县县城35公里,是米亚罗红叶风景区核心地带,紧邻古尔沟温泉、毕棚沟生态风景区,旅游区位优势巨大,在精品旅游村打造中,坚持嘉绒藏族原始风貌的建筑风格,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积极开发观光农业和民俗“体验式”旅游业,大力整合邻近大沟、小沟内的高山草甸、鱼海子等资源优势,精心打造了领路藏族文化、参与制作和品藏族特色餐饮、体验农事活动、学藏族手工艺等旅游项目。

猛古村

位于国道线东侧进沟4公里处,距县城50公里,平均海拔米。这里主要种植大白菜和莲花白,是理县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地处米亚罗红叶风景区核心地带,四季分明,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盛产虫草、贝母等多种名贵药材,以及松茸、羊肚菌等珍贵野生菌类。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成片的红叶,有红军石刻和茶马古道遗址,有高山、草甸、原始森林,是典型的嘉绒藏族聚居区。

夹壁村

位于理县北部,距县城50公里、成都公里,处于米亚罗红叶风景区景色最佳区域,是典型的嘉绒藏族聚居村寨。该村是理县米亚罗地区的吉祥宝地,这里有当地土司的官寨遗址和桑丹寺庙,还有梭磨土司的行宫,现已逐渐演变成当地藏民祭拜先祖和祈祷吉祥的地方。金秋时节,夹壁漫山遍野,塔杆儿梁子的日本落叶松林镶嵌其中,煞是好看。生长在这里的藏民能歌善舞,勤劳善良,保存完好的民俗风情与美丽的自然画卷浑然天成,是游客观光、休闲,体验藏家生活和品味藏族风情的好去处。

八角碉藏寨

地处米亚罗红叶风景区的核心地带,距县城60公里、成都公里,主要种植大白菜、莲花白、莴苣等无公害经济作物,是成都地区秋淡季蔬菜供应基地之一。其居民建筑风格具有极其浓郁的嘉绒藏族特色,被誉为“嘉绒藏族歌舞之乡”。

甘堡藏寨

位于理县至马尔康百里藏羌文化走廊的中心地段,国道路旁。甘堡藏寨倚山傍河而建,故得名甘堡,藏语意为“坡上的村落”。在整个藏区自古就将甘堡为甘堡甲穹,意为百户大寨。

整座寨子错落有致,鳞次栉比,气势恢宏,蔚为壮观,背负绵绵青山,面临千古沱水,景色秀美。寨子里是一幢幢石头垒砌而成的碉楼般的屋楼。石屋不用砖、水泥、河沙、石灰修建,而是就地取材于河水中顺水冲下的花岗石(当地俗称麻子石)切割加工成大小不一的石块,用当地的黏土垒而成。

色尔古藏寨

色尔古藏寨位于黑水县东,与茂县接壤,海拔米。色尔古是藏语,意为“盛产黄金的地方”。色尔古藏寨是一个典型的藏羌民族文化交融相汇的地方,它依山势,傍猛河而建,是一座原始古朴而又神秘的藏寨村落,有人称之为“东方的古堡”,还有人说它是“川西北的小布达拉宫”。

色尔古分上寨、下寨和娃娃寨。上寨据自然地势之险,下寨建地下防御体系,娃娃寨有空中防御体系。整个寨子就是一个立体的军事防御工事。

建造伊始,就建成了百年而不衰的碉堡式工艺住房、神秘的地下迷宫通道等,构成了奇特精湛的藏族建筑艺术,同时考虑了民用和军事功能,可以说色尔古藏寨就是一个易守难攻的战寨。

因其“依山傍水、自然布局、错落有致”的建筑特点,色尔古藏寨于年成功列入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

寨子里的老人一个个都称得上是民间表演艺术家,有的能吹奏藏笛,有的会口弦、口琴等民间乐器演奏,还有人能亲手制作乐器。

红军长征时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就曾设在古寨内,黑水境内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也是在这里成立的。黑水县对红军总指挥部进行了挂牌保护,徐向前寝室内徐帅当年睡过的大床、用过的粮仓、马灯、油灯、马鞍、石磨、石臼等生活用品都一一陈列着。在作战指挥所内,还悬挂着徐向前的两幅照片和一张红军长征过黑水的线路地图。

色尔古可以说是藏羌汉文化完美融合的“活化石”。虽然近羌区和汉区,但色尔古却没有被羌化和汉化,反而是将三个民族的文化完全融合,全部保留了下来。

色尔古人全民信仰佛教,但同时也信汉族的“天地君亲师”,也有羌族的白石崇拜。

承载着寨子的两座山接近山顶的地方,有两座藏传喇嘛庙,分别名为“男寺”和“女寺”,据说想生女儿就去女寺朝拜,想生男孩就去男寺朝拜。

信仰如此繁复,但色尔古人却十分乐于自己的多重信仰,不管是藏族羌族还是汉族,三个民族的节日他们都要过,色尔古也因此节日甚多,一年单是过年,都要过三次。在我们看来,色尔古人的信仰,早已超越万物,他们对万事万物的敬畏,或许正是这座古寨得以完善保存的主要原因。

羊茸·哈德藏寨

羊茸·哈德藏寨位于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沙石多乡八十里彩林区精品景点“落叶松林”中心区,位于国道线东侧,距黑水县城18公里,北接辽阔的红原大草原,东临气势磅礴的达古冰川,位于“九寨--黄龙--大草原--冰山”的旅游环线上,是一片尚未开发的生态旅游处女地。这里植被丰茂、日照充足、生态环境优美,是理想的乡村旅游度假地。

日斯满巴碉房

位于壤塘县宗科乡石坡寨,日斯满巴碉房北靠大山,东为农田,西连村寨,是典型的嘉绒藏式建筑。碉房共分九层,下大上小,通高25米,自二层起层层靠北内收成台,北石墙自底直通顶部,顶层面积仅为底层的六分之一。

日斯满巴碉房系该地土司为其画师修建的,现已传承使用十三代。根据当地传孙不传子的习俗计算,其建筑年代应在元末明初。日斯满巴碉房是四川省乃至全国发现的年代最久、规模最大、层数最多、建筑最高的藏族传统民居建筑,被誉为"藏族民房之王",6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碉房由不规则片石石块合黄泥砌墙为主,木营其内的石木结构平顶建筑,坐北朝西,依山顺势。自二层始层层靠北内收台,其顶层面积仅为底层面积的六分之一,因而无论侧视或正视碉房均为踏梯一般,十分精美壮观。

整个碉房底楼为牛、羊等牲畜圈,二、三、四楼为厨房、客厅、卧室,五楼为经堂,六楼以上为粮食和其它杂物存放处。二楼以上的每层皆开有一个窗户及若干小窗空作为通风或战时射击窗。日斯满巴碉房是典型的嘉绒、康巴、安多藏族建筑艺术精品,又是卓斯甲土司统治嘉绒藏族地区的历史见证,也是藏族人民的爱情、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悬天修卡藏寨

修卡是藏语音译而来,原意是“柏树出生的地方”,也就是柏树的发源地。当地人传说此山形与“神鸟”(凤凰)相似,修卡寨位于凤凰嘴上,故修卡寨也叫凤凰寨。

悬天修卡藏寨位于吾伊乡修卡村,藏寨依山而建,三面临崖,非常险要,可谓峭壁上的藏寨,远远望去好一道风景线,这些建筑,大多建在高耸云天的悬崖峭壁上,这些高耸入云端的藏式民居,也许只有虔诚如他们,才有着坐拥山川的胸怀。

悬天藏寨屹立在长江支流杜柯河西岸的山坡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与西藏的雍布拉康媲美。

丹巴最美藏寨

丹巴最美藏寨排名让甲居打头阵,同时入选的还有中路、布科、大桑、大寨、小巴旺、邛山、梭坡、蒲角顶各村寨,均在“甲居藏寨等”之列。

甲居藏寨

“甲居”,藏语是百户人家之意。甲居藏寨位于四川甘孜州丹巴县聂呷乡,位于县城西北约8公里处,在丹巴众多的寨子中,甲居藏寨是规模最大、景色最美的寨子,是丹巴最具特色的旅游景区。

甲居藏寨有甲居一、二、三村,分别在山高处、山腰处和山脚处。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组织的中国乡村选美活动中,甲居藏寨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首。年9月,正式获批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藏寨从大金河谷层层向上攀缘,一直伸延到卡帕玛群峰脚下,整个山寨依着起伏的山势迤逦连绵,在相对高差近千米的山坡上,一幢幢藏式楼房洒落在绿树丛中。或星罗棋布,或稠密集中,或在高山悬崖上,或在河坝绿茵间,不时炊烟袅袅、烟云缭绕,与充满灵气的山谷、清澈的溪流、皑皑的雪峰一起,构成一幅幅田园牧歌式的优美的乡村画卷。

中路藏寨

中路藏语意为“人和神向往的地方”,中路藏寨位于丹巴县城北边小金川河东岸的山腰上。目前中路乡下辖有5个村,户人家,多人。在这里还比较完好的保存着80多座碉楼。走在乡野小径上,山下便是中路乡的田园美景。

中路藏寨宁静的田野与美丽的藏寨交相辉映,中路藏寨与大渡河上游地区的高山峡谷自然环境完美结合,以嘉绒藏区最著名的墨尔多神山为背景,小金川在其下蜿蜒流过,可以俯瞰整个嘉绒峡谷及周边的藏族村寨,景色优美。

过小金川河上山到中路藏寨,上山的盘山路很陡,一个弯接一个弯,却一路风光无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处处云雾环绕。

走在这里的山野村寨古堡中,恍若隔世,要不是时不时有汽车、摩托车或者拖拉机从你身边掠过,你真会迷失在古堡群落里,忘记时间,忘记年代,忘记岁月。

克格依村

古碉是嘉绒地区藏民族先民们的建筑杰作,中路乡有数十座大小不同、形式各异的古老碉楼,一般为四角、六角,甚至还有十三角的柱状体,用泥土和石块建造,十分坚固。碉楼的作用不尽相同,传说最初是用来伏魔的,到后来却大多与军事防卫密切相关。碉楼的碉门矮小,门板厚实,碉内用木板隔层,有的高达一二十层,每层用独木梯相连,具有易守难攻的特点。

康波古碉楼在中路乡的中心地带克格依村,是至今中路乡所有碉楼里保留得最完整的唯一一座可以登顶的碉楼,也是丹巴最主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康波古碉楼高30米左右,共十层,是一座典型的四角家碉。家碉较为矮小,一般用作贮藏室,御防匪盗,遇有战事,亦可防御。

邛山村

丹巴美人谷位于丹巴五大山之一的白菩萨山上的一块较平的峡谷中。这个峡谷从地质上看,就是一条垂直切割很深的高山峡谷,它从白菩萨山顶一直延伸到大金川河河谷,当地人把这条峡谷称为邛山沟。

邛山沟里有好几个山村,是以邛山一村、二村、三村命名的。巴底土司官寨位于距离甲居藏寨约30公里处的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巴底乡邛山村中。

邛山村里的寨楼建筑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但是很多看起来非常新,这是当地村民对自己世代居住的寨楼十分爱护,每年都要对寨楼进行维护粉刷,使得这些古老的住房保持着明快而鲜艳的色彩,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互为衬托,与自然环境和谐协调。

梭坡古碉群

它是嘉绒藏族文化的一个缩影,它展现出嘉绒文化的历史风貌,它不同于别的藏居的地方就在于这些藏居大都建有宏伟而古朴的碉楼,像一座座高大的烟囱耸立在村寨之中。碉楼同那些藏居一样为块石砌成,虽历经了千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但是依然屹立在山腰之上,岿然不动,就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忠心耿耿地守卫着这一片家园。

高大的碉楼是战争的产物,古代的嘉绒人为了自保,他们修建了这些碉楼。据说,嘉绒人的碉楼还有另外的用途,有用于镇邪的风水碉楼,还有用于居住的居家碉楼。碉楼大多与民居寨楼相依相连相通,也有单独筑立于平地、山谷之中的,但是绝大部分都是建造险峻之处,扼守在要塞防范异族和外来敌人的攻击。

巍峨壮观的碉楼或三五座一群,或独立于山头,碉楼与碉楼之间遥相呼应,依山成势,已经融合为风景的一部分。一座座高高低低的碉楼像历史的巨人,它们经受了百年乃至千年的风雨侵袭,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和地震的考验,仍旧傲立在金川河谷两岸悬崖峭壁之间,它们反映和代表了嘉绒藏族先民高明的建筑艺术和不屈的精神。

直波碉

在马尔康县城13公里外的松岗村有两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碉楼--直波碉,位于梭摩河东岸的松岗镇直波村内,依山势分布,分南北二碉。松岗直波碉楼群建于清乾隆年间,为石木结构,整体由下向上渐内收呈台锥形。

直波北碉:平面外呈八角星形,内呈圆形,整体由下往上,渐内收成锥形,占地面积37.6平方米。碉楼单边长1.42--1.75米不等,通高43米,共十三层。碉楼内各楼层以小圆木铺垫,上面用木材密集平铺,木柴上用枝桠,最后盖上黄泥,逐层捶打坚实,夯打坚实后大约厚尺许,按势有一定倾斜度,每一曾之间有木梯通上下。二层设有出入口,三四层以上开藏式斗窗,供采光、瞭望、射击用。碉楼顶部双层叠涩收边,顶部外沿凸出碉身大约0.1米。

直波南碉:建筑形式跟北碉相同,占地面积45.7平方米,碉楼单边长1.2--1.3米不等,通高33.5米,共十层。

直波碉都是就地取材,信手垒砌,建筑技术精湛,是八角碉楼中的杰作,也是嘉绒藏族建筑艺术瑰宝。有意思的是其中43米高的北碉,半个多世纪来,已经倾斜2.3米,经历3次大地震而屹立不倒,被称为中国版的“比萨斜塔”。

嘉绒十八土司

1、明正土司

封号为明正宣慰使司,治所为四川长河西鱼通宁远。今属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境内和雅江县、道孚县,凉山州冕宁县境内部分地区。

2、冷边土司

封号冷边长官司,治所为泸定县冷碛。在今泸定县与雅安地区的天全县境内,其原辖地部分为今石棉县境。

3、沈边土司

封号为沈边长官司,治所为泸定县沈村。在今泸定县和雅安地区石棉县境内和天全县境。

4、鱼通土司

封号为鱼通长官司,治所为康定县鱼通区麦崩。在今康定县境内,原叫长河西,即为地名。后因部落酋长年轻勇敢,百姓拥戴称他“俄托”,意为自卫不受欺之意。俄托受封土司于明代,以其名译成汉字的“鱼通”为名,后冠戴称谓。

5、丹东革什扎土司

又称“丹东土司”,是以地名冠戴土司职衔的称谓,封号为革什扎安抚司,治所为今天甘孜州丹巴县革什扎。在今丹巴县大桑地区和道孚、炉霍县境内部分地区。“革什扎”为藏语方言名,意为“学生”,因其部落酋长外出求学归来后振兴了该地,故自称学生。就是这个学生“革什扎”后来被封为首任土司,故名。

6、巴旺土司

封号为巴旺宣慰司,治所为巴旺(今甘孜州丹巴县巴旺),其地在今甘孜州丹巴、炉霍县境内。有说是因古时部落争战,在峭壁处常派人放哨,藏语方言称“放哨”为“巴旺”,而得称其为地名。

7、巴底土司

封号为布拉克底宣慰司,治所为巴底(今甘孜州丹巴县巴底),在今甘孜州丹巴县和道孚县境内(和巴旺土司原系同一家庭分封的)。

8、木坪土司

封号为董卜韩胡宣慰使司,治所为木兵(宝兴县),今雅安地区的宝兴县和邛崃县境部分地区。

9、绰斯甲土司

封号为绰斯甲宣慰司,治所为绰斯甲(今金川县观音桥),为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壤塘县和甘孜州色达、炉霍县境内一部分。土司名为首任部落酋长之名,其藏语方言含义为“广大民众”。

10、大金川土司

封号为大金安抚司,治所为大全川(金川县城的对面勒乌村),在今阿坝州金县境内(促侵为藏语称,译写变音甚大),其名意为“大河之滨”。

11、赞拉土司

封号为金川寺演化禅师,治所为小金川美诺官寨(小金县城美兴镇),在今阿坝州小金县境内。赞拉为藏语名,意为“凶神”,传说颇多。

12、沃日土司

封号为鄂克什安抚司,治所为沃日(今小金县沃日乡),又称鄂克什土司。原说鄂克什为满语称谓,沃日是藏语“领地”之意。在今阿坝州小金县境内。

13、丹坝土司

封号为丹坝长官司,治所为马尔康县党坝乡,是今阿坝州马尔康县境内的“四土之一土。“党坝”一名,有解说是藏传佛教宗教用语“旦白”变译而来。

14、松岗土司

封号为松岗安抚司,治所为马尔康县西松乡,在今阿坝州马尔康县境内。“松岗”藏语为“冗杠”,意为半坡上的城堡意。

15、卓克基土司封号为卓克基长官司,治所为马尔康县东卓克基乡,在今阿坝州马尔康县内。据有关文献记载,因其后山山峰上有一祭坛,藏语称“卓采”,汉字译写变为“卓克基”之名。

16、梭磨土司

封号为梭磨宣慰司,治所为马尔康县东梭磨乡,在今阿坝州马尔康、红原、黑水县和理县境内。“梭磨”系藏语方言,为海岗哨多之义。事因土司忠诫王朝,意为“帝王梳”。

17、杂谷土司

封号为杂谷安抚司,治所为杂谷(今理县杂谷脑),包括今阿坝州理县、黑水县、茂县部分地区。其名“杂谷脑”是藏语“扎西郎”的译写变称,本意为“吉祥城堡”。

18、瓦寺土司

封号为瓦寺宣慰使司,治所为涂禹山(汶川县玉龙乡涂禹山村),在今阿坝州汶川县和成都市都江堰境内。因明代调派西藏土酋长雍仲罗洛思领兵镇压当地“反民”,后留守授职,划地管辖。因其地原有一古寺,为民间信众献砖瓦盖造,故称为“瓦寺”。

嘉绒18土司官寨今何在?

巴底土司官寨

巴底土司是嘉绒18土司之一,又名巴拉斯底。巴底土司官寨位于距离甲居藏寨约30公里处的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巴底乡邛山村中。

巴底土司官寨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主体建筑高达7层,中部古碉高达18层。经历代土司扩建,行程了集古碉、宫殿、庙宇、执事厅、起居室、院坝等为一体的官寨。

从现存的残垣断壁可以看出土司官寨气势恢宏,建筑精美,装饰豪华,雕工奇妙。土司官寨后面被众多的藏式寨楼所包围,大有千人共捧、万人齐朝的气势。

从建筑的角度讲,土司官寨基本代表着当地民居的最高水平,这是石木结构建筑,并结合楼房、经堂组合成院落式建筑群,占地面积达2多平方米,不失为四川藏区民居建筑的精粹。在青山绿水之中,形成自然环境与建筑的完善结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卓克基土司官寨

卓克基土司官寨位于马尔康县城东南约7公里的卓克基镇西索村,地处梭磨河与西索河交汇处的高地上,也是马尔康至成都、小金两条公路的交叉点,依山傍水,景色秀丽。

在交通不发达的岁月,这里是嘉绒藏区东去汶川进入内地的必经之路,北面经草地可走甘青两省,南经小金可至雅安、西昌,西经金川、丹巴可到甘孜、西藏。被称为扼控川西北高原山地交通的锁钥。

卓克基土司官寨规模庞大,构造精细,几乎囊括了嘉绒藏族建筑艺术之精华,是藏汉民族建筑艺术高度融合的典范,也是土司制度兴衰和艰苦卓绝红军长征精神的历史见证。年,卓克基官寨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年,被列入全国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之一。

卓克基土司官寨不仅是阿坝州藏羌文化走廊上的经典旅游景区,而且也将成为全国藏族特色民居的集中展示区和嘉绒藏族文化旅游的最佳目的地。

0年,阿来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5届茅盾文学奖,阿来先生也凭此成为该奖项有史以来最年轻得奖者(41岁)及首位得奖藏族作家。书中故事的背景地在今天的马尔康市卓克基镇,而书中麦琪土司的原型,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索观瀛土司。

电视剧《尘埃落定》在卓克基的拍摄后,因为有了视觉体验,再读此书,看到傻子的眼光观照着周边一切怪诞的的世界以及历史所卷起的尘埃,不免心中跌宕。

卓克基嘉绒藏族旅游区位于阿坝中心地带的马尔康县卓克基镇,以卓克基景区为核心,有卓克基土司官寨、西索民居、卓克基会议旧址、马尔康红军长征纪念馆等几大主要景点,以及一处新落成的商业街。

嘉绒先民“垒石为室”的传统建筑风格、富丽堂皇的唐卡艺术、淳朴热情的嘉绒藏族居民,让人们心灵回归纯粹。卓克基嘉绒藏族文化旅游区成为探寻土司历史、藏族文化,重走红色故土的必游胜地。

卓克基土司官寨的下面是西索河,与官寨隔河相望的是西索村。寨中一座古老的小佛寺叫旦达轮寺,系佛教宁玛派,距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

如今居住在西索的嘉绒藏族已没有什么人信本波教了。然而在村中蜿蜒的小巷中我却分明还可以看到本波教的符号。事实上,围绕着墨尔多山世代生息的嘉绒藏族,许多人早已抛弃了古老的本波教,而改信了喇嘛教。

站在山坡上,可以一览西索民居全景。寨子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远目望去犹如一座壁垒森严的古堡。据说整个民居从远处鸟瞰,便会惊奇地发现酷似藏族八宝图案中的“花依”图案(状如“中华结”,代表释伽牟尼的心),寨子中直来竖往、弯来拐去的青石板小道,把图案的线条展现的非常清晰,如果你有机会来西索村的话,一定要爬上对面山顶俯瞰一下。

沃日土司官寨

年沃日乡官寨村打造成全州个魅力特色乡镇和个精品旅游村寨之一,年五月国务院公布沃日土司官寨碉与经楼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金县沃日乡官寨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村寨中不时炊烟袅袅、烟云缭绕,与充满灵气的山谷、清澈的溪流、皑皑的雪峰一起,将田园牧歌式的画卷展示在人们眼前,以一种艺术品的形态存在着。村寨、河流、古树交相辉映,成就了一道璀璨的风景线。

我们有责任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把它客观地阐释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并且尊重它。

E-mail:

qq.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