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6/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年5月,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县,高黎贡山山上海拔米天天云雾大雨的寒冷营地,现在正是高黎贡山鸟类旗舰物种——白尾梢虹雉的繁殖季。

一只雌性白尾梢虹雉,正在悬崖上的一个小凹槽草丛的巢中耐心孵蛋。西南山地自年开始,已经坚持了四年的拍摄团队不得不也需要耐心的等待,等待两周后小鸡的出壳离巢。

既然山上的时间这么充足,我想想可以整理整理拍摄过的鸟种,反正没电没手机信号外面风雨交加,大自然是让一个来自城市的自然摄影师心静如水的最好原因。我按中国鸟类名录对应整理下来,很多拍摄的回忆重新浮现,但也发现了很多遗憾需要未来抽时间解决。首先中国鸟类名录的雉类名录里,一开始的一堆北方鸡一个没见过,从花尾榛鸡到各种雷鸟松鸡,看来未来真需要内蒙、东北、新疆走走寻鸡之旅。

——董磊

斑尾榛鸡拍摄于甘肃莲花山,是寒冷的冬季跟随橘树老师反季节看鸟,冷是真的冷,斑尾榛鸡到是很容易见到,而且很多时候很明显,因为它们站在光光的枝头啃嫩芽吃。雪鹑到是西部区域不难见到的雉类,经常成群活动,唯一的难题就是生活区域海拔太高,雪鹑和藏雪鸡基本上是西部山区雉类垂直分布里面海拔最高的种类了。照片上这张雪鹑拍摄于四川茂县九顶山海拔米的高山流石滩,小雨中,这只雪鹑站在大石头顶上,大概是群体里的哨兵吧。雉鹑基本生活在大熊猫栖息地吧,其实见过次数还是不少,就是一直没遇到好拍摄机会。今年五一节在卧龙巴郎山上,几位大哥用手机直接拍到远山背景的雉鹑广角版。所以啊,野生动物个体差异也真是巨大,自然摄影会遇到的情况也是情况多变。这张雉鹑拍摄于四川茂县九顶山高海拔处,雪都还没化的地方。四川雉鹑算相当常见,特别四川甘孜州好些藏族寺庙周边四川雉鹑非常亲人。实际上纯野生状态下,四川雉鹑也很敏感胆小,很难接近,我在稻城、芒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区域都遇到过,相当地难以接近。藏雪鸡从四川到青海、西藏都不难见,反正就是最高海拔的垭口那些区域去找。另外两种雪鸡都没见过,大概是因为没去过新疆的缘故,得计划起来了。石鸡见过几次,大石鸡还没见过。照片上这张石鸡拍摄于西藏吉隆县,我原来一直以为石鸡应该生活在西北的干旱荒漠石山中,结果在吉隆沟森林里看见一群石鸡跑过,也是增长了见识。斑翅山鹑拍摄于内蒙古彰武章古台小青沟。高原山鹑几乎是西部最常见的雉类了吧,高海拔草原上经常可见一群群的,体型很小,仔细看毛色花纹还是挺好看的,而且保护色非常完美,有助于隐身在草丛之中。照片上这张拍摄于四川稻城。鹌鹑之类没见到过。山鹧鸪是比较有意思的种类,我也挺喜欢,就是山高林密胆子小,还挺不容易拍到,我拍摄过的几种多数也是夜栖树上才找到。红喉山鹧鸪是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期间,在高黎贡山自然公园一次夜巡偶得。这里题外话说说夜里使用手电和闪光灯拍摄夜行动物,肯定强光对夜行动物和夜栖睡觉的野生动物有干扰,所以这类拍摄一定要杜绝人多,然后需要严格控制拍摄时间,最好短平快拍完立即撤离,最后就是夜晚的影像最好欠曝光以获得夜晚的视觉体验,所以用高感光度加较弱的闪光灯输出就足够,对动物影响可以减小。见过很多夜晚拍摄的野生动物影像跟白天一样亮,实际这样既不好看也不妥当。褐胸山鹧鸪是拍摄于云南版纳尚勇区域的调查中,灯一亮它就转过头看人,可见这样的拍摄对野生动物是有一定干扰的,所以最好快速拍摄,立即撤离。拍摄过白天的绿脚山鹧鸪,这张照片拍摄于云南西双版纳保护区。藏身在隐蔽帐篷中,才能拍摄到这些胆小的家伙。不知为什么去过云南这么多次,就是没见过一次棕胸竹鸡。另外成都周边灰胸竹鸡相当常见,竟然翻不出一张照片,这才发现从没认真去拍摄过灰胸竹鸡。前面说错了,高原山鹑还不是西部最常见的雉类,血雉大概更配得上这个名头。从东到西,血雉的亚种也是琳琅满目,这次既然整理,干脆把亚种也理了下,发现确实各亚种差异确实巨大。从东向西,血雉先以黄翅膀和绿翅膀分为两大类型。黄色翅膀的我只拍过甘肃亚种,照片拍摄于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下来绿翅膀的亚种就多了,首先是毛色最朴实无华的四川亚种,除了红色的眼周和脚,几乎就是素色的灰。请注意四川亚种朴实无华这个词,因为从四川一路向西,后面的云南横断山脉到喜马拉雅山脉的各个血雉亚种,那是一个比一个鲜艳和浮夸了。这张四川亚种照片拍摄于稻城,后面请注意血雉眼睛周围和胸前的毛色变化。云南区域拍摄到两个血雉亚种。澜沧江亚种拍摄于德钦梅里雪山,这种头部红色更多了,但胸前还只有少量红色斑点。在白尾梢虹雉生活的高黎贡山上,拍摄到的滇西亚种就非常鲜艳了。几乎整个头部和胸前都是红色羽毛,而且眼周一圈是鲜艳的橙黄色。在西藏多雄拉山顶拍摄的增口亚种,我觉得跟上面高黎贡山的滇西亚种一起大概是最鲜艳的血雉亚种了,这两种都是红色羽毛特别多,而且眼周是黄色裸皮。增口亚种甚至脑后出现白毛了。在西藏的珠峰地区,我在一次嘎玛沟-陈塘沟区域的穿越线考察中,拍摄到这只神气的血雉,显然它的毛色跟前面的血雉都大不一样,最西部的血雉大概就是这样红毛区域消失了,但胸腹毛色变成了白毛。这个亚种我查资料鉴定为指名亚种,非常相似的是西藏亚种,西藏亚种眉毛是红色,指名亚种眉毛是黑色。以上列举了我拍摄到的六个亚种的血雉,当然只选了雄鸟。角雉也是令人神往的雉类,可惜也是难拍,数量少而且生活在原始森林。我也只拍摄过红腹角雉,其他几种角雉基本都很传奇了。勺鸡到不难见到,就是也不太好拍,比较胆小,很会躲藏。三种虹雉实在太吸引人,所以我曾经专题拍摄过,只要愿意下功夫,那么多数情况都能实现目标的,比如三种虹雉。现在信息也多了,拍摄到虹雉不算太难了,不过也必须前往偏僻险要的地方。首先绿尾虹雉雌雄,绿尾虹雉拍摄于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高山草甸,绿尾虹雉基本上是跟大熊猫同一个区域生活。白尾梢虹雉拍摄于泸水县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们立志想为白尾梢虹雉这种中国公众太不了解的瑰宝拍摄一部自然纪录片,不过难度过大,四年之后摄制组还在努力呢,不过白尾梢虹雉的生活史和壮丽的高黎贡景观已经基本拍摄完成,敬请期待吧。此刻我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正在高黎贡山拍摄营地,背后海拔再升高米悬崖上,一只雌鸟正在孵蛋。上午的时候,两只白尾梢虹雉雄鸡在天空争斗着飞过营地上空,然后一只飞过山背后,一只在天空转了个大弯降落到营地对面山坡竹林中的小片草地上,然后慢慢消失于箭竹林中。棕尾虹雉拍摄于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里面南迦巴瓦峰正山脚下的一处草地。三种虹雉里面只有棕尾虹雉有着孔雀般的头顶翎毛。中国的马鸡我只有北方的褐马鸡没见过了。白马鸡也算西部常见雉类,配了一张稻城拍摄的标准照和青海囊谦拍到的照片做对比,大家可以看看差别。囊谦地区两个亚种的白马鸡都有,比较特别的是,我在囊谦拍到的这一只,尾巴以上羽毛几乎全白色。蓝马鸡是四川北部和相连的甘肃、青海区域容易见,在四川王朗国家级保护区内也常见。藏马鸡其实长得很好看,特别是冬天羽毛完整的时候。林芝以西的西藏地区容易见。红原鸡就要在云南、广西这些够热的省份去找了,照片拍摄于思茅区域,不过挺鬼的,需要蹲守拍摄。长相给人的感觉就是:总觉得曾经吃过。。。黑鹇拍摄于西藏吉隆,然后发现居然白鹇没一张满意照片。。。这对黑鹇是好父母,带着几只小鸡,所以我们也没靠近以免干扰太大。小鸡藏在草丛中,爸爸站石头上放哨,妈妈在草丛中照顾加观望。长尾雉真是令人难过,居然一种都没有拍过。算了。。。雉鸡反而东部北方易见,西部还不太容易,大家都知道从东到西颈环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选三张照片对比下:第一张拍摄于辽宁;第二张拍摄于湖北;第三张是四川夹金山上的雉鸡,其实成都周边的雉鸡已经完全没有颈环了。红腹锦鸡就只有在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次拍爽了。大清早我跟ChinaDaily的名记忌口一起在林间小道散步看鸟,竟然遇到一只毛色极好的雄鸡。关键这只红腹锦鸡还不太怕人,我沿着排水沟悄悄溜达到非常近的位置,拍得很爽。白腹锦鸡在川西到常见,尤其甘孜州区域,我大四川蜀山之王贡嘎山区域也是看白腹锦鸡好地方,这个不多介绍,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爱奇艺、哔哩哔哩搜索《蜀山之王》看视频。川西再往西,云南西藏也可常见。白腹红腹的分界区域大概就在邛崃山脉,因为我在卧龙拍过红腹锦鸡,在隔壁夹金山上看见过白腹锦鸡大雄鸟,更不要说这一带保护区记录的自然杂交鸡了。灰孔雀雉要拍全自然野生状态的好难,我在版纳尚勇保护区一张满意的都没有,但你就是知道这里灰孔雀雉不少。下面这张在盈江蹲坑拍摄,有两点挺无趣,一个是村民坑主审美差,食物瞎投,遍地玉米;另外就是毫无悬念,反正就是定时来吃东西,吃完就走。雉类整理完毕,这样一看,自己也知道还有哪些野鸡需要努力,哪些区域应该重点计划。继续加油!

-END-

*本文授权转载自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