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1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追寻红色记忆缅怀峥嵘历史

——走进红原县日干乔湿地自然保护区

在翻越了皑皑大雪山后,红军从这里开始穿越草地。这里是红原日干乔湿地自然保护区,这里曾被称为陆上“死亡之海”。

5月26日,循着红色足迹,记者一行来到这片承载着初心和使命的红色土地,红军长征过草地纪念碑巍然矗立在草坡上方,在阳光的照射下庄严而夺目。

放眼四周,玉带般的河流穿梭于草原之间,缠缠绵绵,千折百回,使辽阔的大草原少了几分苍凉,多了几分柔情,仿佛在为那场伟大而来之不易的远征欢呼。

日干乔位于红原县瓦切镇北部,东临松潘县,西连阿坝县,北与若尔盖县接壤,海拔多米,面积约万亩。年7月,红军从这里开始了闻名于世的沼泽草地行军。

当年,红军为了摆脱敌军的追击尽快北上陕甘宁,专挑敌军想不到或不敢走的路线,而雪山草地就成为红军北上的大道,日干乔大沼泽则是红二、红四方面军左路纵队穿越草地北上的必经之路。

然而前行之路,困难重重:

草甸下积水,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行路难!物资缺乏,但草地才走了一半或不到一半,接下来的路程红军只得靠吃野菜、草根、树皮充饥——饮食难!草地天气,一日三变,温差极大,红军战士却大多衣单体弱,穿草鞋甚至赤脚的也不少——御寒难!草地到处是泥泞渍水,一般很难夜宿,露宿时往往要两人或几人背靠背,才能增大面积避免陷下去——宿营难!

黄克诚大将回忆过草地时曾写道:“许多身经百战的英雄好汉,在战场上没有倒下去,却倒在草地里,默默地死去。在艰难的跋涉中,死亡越来越多,后边的人无需向导,顺着络绎不绝的遗体,就可以准确地找到行军路线。”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即使是这样,队伍前进的步伐却依然坚定。他们互相搀扶,步履坚定地朝着北方前进。

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红军终于走出这片“吃人”的草地,队伍损失惨重。由于路线分歧,红四方面军刚走出草地便立即折返南下。一年后,红四方面军第三次穿越草地前往延安时,连一丁点干粮都筹不到了。同样的路,他们用了20多天才走完,而队伍也比二过草地时减少了一半。

日干乔大沼泽这片土地刻下了中国革命史上那段最为艰难、最为悲壮的征程,也正因此,红军队伍中人性和党性的光芒更加璀璨夺目。

据史料记载,爬雪山过草地时红军减员最多的是三类人:物资管理员、炊事员、担架员。负责物资管理的战士会被冻死,负责饮食安排的同志会被饿死,只是因为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他们选择把牺牲留给自己,把活下去的希望留给战友。

英雄不问出处,但英烈需问归处。真正的英雄,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为弘扬长征精神和纪念在穿越大沼泽途中牺牲的红军战士,年,红原县委、县政府在日干乔湿地,立花岗岩石碑予以纪念。

碑的底座上有一面这样写着这样一段话:“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这就是民族脊梁。他们历经苦难,我们获得辉煌。”

年,日干乔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经典红色旅游景区,成为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标志性纪念遗址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征影视拍摄基地。

如今,这片红色土地已经成为人们汲取信仰力量的精神高地。

时政热点

更多阿坝州时政新闻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