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2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是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

为营造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浓厚氛围

四川残联持续推出

系列内容

今天,跟着小编一起了解一下

绵阳市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走进绵阳残疾朋友自强脱贫的典型事迹吧

↓↓↓

“十三五”以来,绵阳市残联围绕残疾人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管理”,紧盯残疾人“两不愁三保障”,残疾人扶贫领域短板和薄弱环节全面补齐,全市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实现在国家现行标准下高质量稳定脱贫。年,央视财经频道“第一时间”专题报道绵阳市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成效,人民日报报道绵阳市北川县残疾人王兴碧脱贫路上自强勤奋创造美好生活事迹;年央视17频道对绵阳市平武县残疾人陈习华脱贫致富励志故事进行专题报道;年绵阳市残联就业工作被省政府表彰为先进集体,为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推进党建业务有机融合,突出思想政治引领

严格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一起抓的工作格局,持续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把残疾人高质量稳定脱贫作为第一要务和工作要求,纳入市残联年度重点工作,同其它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开展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完善扶贫各项管理措施28个。定点联系帮扶盐亭县安家镇鹅溪村、青坪村,发展养殖和种植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两个贫困村于年底通过省级验收摘帽,户名贫困人口于年全部脱贫。

二、推进精准识别覆盖面,实施分类精准施策

各级残疾人专干专委走访残疾人家庭20余万人次,采集各类需求信息余万项次,确保扶贫工作基础性数据精准度。按照“五个一批”要求,依托“量服”大数据平台,科学编制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专项实施方案,从兜底保障、康复需求、发展生产等多方位制定“一人一策”帮扶方案,提升脱贫质量和成色。市、县两级班子成员和业务科室,通过“量服”平台线上抽查每人每月不少于30户、每年入户抽查不少于50户、实现所属县区抽查全覆盖。党组成员先后分组现场督查1余人,对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解剖麻雀”式指导,督查精准度达98%以上。

三、推进惠残政策落地落实,全面补齐短板弱项

搭建残疾人“双创”平台。成立全省首个市级残疾人创新创业投资孵化服务基地——绵阳市残疾人“双创”空间,融入全市5个残疾人专门协会和众多社会爱心助残组织,聘请6名残疾人创业导师,为全市残疾人提供创新创业服务,精准帮扶施策。建立13个残疾人双创实训基地,探索开创“来一个培训一个,培训合格一个推荐就业一个”的“流水式”培训模式。

实施康复救治一批。残疾人家庭优先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签约率达%,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率%,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98%,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88%,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9%。加强残疾儿童政策性保障,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为名0-14岁的听力、脑瘫、智力、孤独症等各类残疾儿童提供了康复救助与服务。全覆盖完成个乡镇的辅助器具适配,为贫困残疾人适配件辅助器具,适配假肢例、盲人定向行走和视功能融合训练名,加强防盲治盲慈善医疗救助,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例,精神病患者服药人次。

实施教育资助一批。对接省扶贫基金会绵阳分会,资助6—14岁建档立卡残疾儿童少年名;积极探索“互联网+特殊教育”模式,余名残疾儿童入读特校、随班就读和接受送教上门,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7.63%,开展“金秋助学”为名残疾考生和困难家庭残疾人子女发放助学金.79万元。

实施安全住房和日间托养解困一批。危房改造户,对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户,日间照料托养人。

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赋能一批。组织人参加创业、盲人按摩、(盲人)电脑、电子商务、家电维修等职业技能培训;2万余人次参加各级残联举办的职业技能和种植养殖业培训,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名、其他贫困户名。

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建好脱贫致富项目

开展“股权量化”扶贫。在7个县区开展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的农村产业扶贫资金股权量化工作,名建档立卡和贫困残疾人受益。在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建立市级农村贫困残疾人扶贫基地21个,安置、带动残疾人就业余名。

创新金融扶残。与北川富民村镇银行合作,签订“阳光助残、普惠金融”合作协议,解决好残疾人创业就业资金难的问题。

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显著。指导北川羌族自治县开展贫困残疾人羌绣、草(竹)编等实用技能培训,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人,为29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平武县争取东西部扶贫资金万元,筹建残疾人托养中心1个。

协调做好援藏扶贫工作。医院专家团队,深入壤塘县12个乡镇,为名疑似精神残疾人提供残疾鉴定及康复培训服务;为红原县残联协调资金余万元,用于红原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及康复工作开展。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帮困。与江苏远东慈善基金会合作,投入75万元帮扶北川羌族自治县50户残疾人创业,连续3年给予每户每年元帮扶资金。联系中国狮子会绵州服务队,资助三台芦溪中学38名困难学生每人每年元,直至高中毕业。医院合作,获得湖南爱眼公益基金捐赠资金0万元,分5年时间,持续为眼疾患者提供眼科慈善医疗救助。开展“狮爱光明行”公益活动,争取中国狮子联会四川代表处捐赠万元精准帮扶资金,计划3年帮扶绵阳市视力障碍困难残疾人人。

五、搭建企业招聘鹊桥会,讲好脱贫攻坚故事

支持残疾人就地就近就业,认真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连续举办六届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全市家企业通过绵阳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网上申报平台安排残疾人就业人,开发公益性扶贫岗位安置名残疾人就业。充分发挥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作用,提升贫困群众生产就业能力。选塑一批脱贫攻坚中的“乡村好人”,用生动鲜活事例讲好脱贫故事,绵阳市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成效、残疾人自强不息事迹多次被中央、省市媒体宣传;残疾人代表韩玉平、熊翎好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何氏推拿中心被评为全国“残疾人之家”;北川羌族草编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成功申报首批全国“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下一步,绵阳市残联将认真贯彻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各项决策部署,确保脱贫成果全面巩固,以决战决胜之势打赢残疾人脱贫攻坚收官战。

编出脱贫致富梦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贫困残疾人王兴碧

她虽身体残疾,腿脚不便,却通过双手,织出脱贫致富的绚丽人生,她就是北川的王兴碧。年,王兴碧脱贫路上自强勤奋创造美好生活事迹被央视二套财经频道播出。

不等不靠 主动投入脱贫队伍

王兴碧,43岁,家住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镇大湾村,由于从小腿部残疾,行动不便的她只能在家和同样身有残疾的老公干一些简单的农活。长期的辛苦劳作并没有给王兴碧好的回报,从事传统农业的他们连两个小孩上学费用都难以支撑。结婚多年,日子过得一年不如一年,王兴碧一家生活异常艰难,年被列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

“这样下去可不行。”王兴碧陷入了深思,“我的腿脚不便,但是我有灵活的双手啊!”正在发愁的她得知北川县残联推出了一系列精准脱贫的帮扶措施。原来,在北川县残联的指导下,北川和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有专门针对下肢缺陷残疾人朋友的项目,培训他们从事手工制作加工,如编织、刺绣等工作。

听说手工技能培训班就在自己所在的禹里镇开办时,王兴碧兴致勃勃报了名。编织既不经受风吹雨打,又不太劳累,王兴碧羡慕不已,暗暗下定决心要学好编织技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坚持不懈 用毅力学会过硬本领

培训班上,王兴碧虽然学得十分认真,但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她没有手工和美术基础,学的十分吃劲,培训结束后仍未能掌握编织技巧。了解到王兴碧的具体情况后,培训老师也希能帮助身体残疾的她学好技术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于是就单独为她进行了技术指导,并教会了她使用手机,通过视频对她进行教学。由于农村繁重的农活,王兴碧根本就没有空余时间练习,只得在晚上做完农活后,坐在床上拿着棕叶慢慢琢磨,不懂的地方,就通过手机请老师进行视频指导。

为了让王兴碧尽快掌握技术,北川县残联决定让她跟随公司老师参加在其他乡镇举办的培训。没想到,通过几次跟班学习后,王兴碧不仅自己技术更熟练,还琢磨出培训的技巧和知识,公司决定让王兴碧成为正式的培训人员。

就这样,王兴碧的编织事业开始了,起早贪黑,手指磨破了流血了也咬紧牙关坚持着,经过不懈努力,她完成了从学徒到师傅的角色转换。现在王兴碧做草编每月至少有2元的收入,短短一年就成功脱贫。她还先后参加了国际非遗节、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绵阳科技城博览会以及非遗进景区等活动,同时参加了四川省第二届残疾人艺术展,绵阳市残疾人艺术大赛,她创作的作品获得了两项优秀奖。和团队一起获得了“第四届科技城博览会突出贡献奖”。同时参与公司新产品的开发,一起申报作品版权专利多项。

反哺致富 带动全村脱贫

虽然自己靠着技术脱贫走出了农村,但王兴碧一刻也不能忘记家乡还未摆脱贫困的乡亲。她积极牵线,推动公司在她的家乡开设培训班,教授当地群众草编技术。通过两个多月的培训,当地留守在家的妇女和残疾人都掌握了草编的基本方法。

在王兴碧的带动下,又有5位北川的妇女同胞和残疾人朋友走出了大山,和她一样居住在北川新县城从事草编加工,其他姐妹们也在家利用农闲时间加工草编产品,每月由公司统一回购出售,当她们提着一口袋草编产品挣来比10背篓粮食还高的收入时,都十分感谢王兴碧改变了她们的生活。

为了迎合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王兴碧边学习边创新,不断创作出各种花样的编织工艺品。现在的王兴碧已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经常到各地去讲学授艺。

年,北川县残联为和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申报了“残疾人扶贫基地”项目,并给与3万元的资金支持,为北川贫困残疾人提供就业平台、技术培训、市场信息服务,形成了从产品研发到生产、加工、销售一站式服务,有效带动残疾人朋友灵活居家就业或自主创业,助推脱贫致富。

咬住青山不放松的失明种药人

——记录视力一级残疾人陈习华创业故事

年11月20日,陈习华的感人事迹在CCTV-17《遍地英雄》播出,并引起了社会反响,该期节目也成为了全国收视冠军。

陈习华,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水晶镇竹柏村人,一名自称“我的世界里,没有白天黑夜,也没有晴天雨天”的盲人,靠从小对家乡山水环境的熟悉,还有什么也不怕的勇气,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离家约三公里的大山上,苦心经营出亩中药材,感染并激励着身边的人。

今年51岁的陈习华,出生于水晶镇竹柏村。31年前,在一次排除哑炮时,被一枚突然爆炸的哑炮当场炸晕过去,命是保住了,但左眼球摘除,右眼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了。面对变故,陈习华一度陷入苦闷、迷茫、绝望,甚至萌生过轻生的念头,奶奶怕他将来没有依靠,为他抱养了一名男弃婴,谁知道,这名弃婴竟然是脑瘫儿,反而加重了陈习华的生活负担。“双眼看不见了,我还有一双手,我不能等别人帮我”,生性倔强的陈习华不想就此倒下,他要依靠自己的双手走出人生低谷,开辟一片新天地。

当时,陈习华的右眼还能感知一点点光线,通过父母兄妹的帮衬,加上自己积攒的一点本金,养了十几只羊。他靠养羊和种菜两年多时间赚了1万余元,时间转瞬到了年,中药材市场行情较好,陈习华决定承包荒地种中药材,恰逢平武县号召全民植树造林,免费发放树苗,陈习华请求母亲领回了10万余株厚朴幼苗。眼睛看不见,陈习华先请人开荒,再将幼苗背上荒山雇人栽种。为了守护树苗,他有时候早上四点多就上山了,冬天下齐膝深的雪也不耽误,后来,陈习华干脆在山上搭了个窝棚常住。前前后后花了将近10年时间,陈习华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了亩。这个时候,命运似乎再次和陈习华开了个玩笑,由于种苗和技术等原因,亩中药材几乎全军覆没,把钱全赔完了。

得知陈习华情况后,平武县残联多次入户,了解其意愿,并接他到水晶敬老院居住,但没过多久他又回家了,陈习华倔强的表示,自己还有手有脚,自己能养活自己。不甘心失败的陈习华从小学同学卿尚云手里流转了50亩荒山,在海拔更适合中药材生长的新华村,请人开荒、栽种幼苗、锄草施肥……再次踏上创业“征途”。

年起,县残联连续两年邀请县科技局技术专家到陈习华家中进行中药种植技术亲授,到田边讲解注意事项。陈习华表示,有县残联的关心,有专家的帮助,自己一定能种植成功。对于新种植的50亩大黄、杜仲、黄柏等中药材,陈习华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照管。

年,县残联又为陈习华发放市级就业(创业)资金1万元,陈习华用这笔资金又从卿尚云手里租了50亩荒山种植中药材。现在,第一批种植的中草药发展良好,每年都能给陈习华带来可观的收入。

他是平武县残疾人脱贫致富的代表,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精神,感染并激励着身边的人,让他们找到了学习的榜样,看到只要不等不靠,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就能创造出幸福的生活。

热文推荐

德阳市脱贫攻坚典型事迹

残疾朋友快来看,帮你成为更会赚钱的人!

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采购项目公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