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5/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旅游,是一场心灵的旅行」

作者:宋春晖

01

四川,简称川或蜀,是我国的2个省份之一。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内陆,东面重庆,南邻云南,西接西藏,北接陕西、甘肃、青海。从年前开始出现人类文明,并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形成了以宝墩文化、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古蜀文明与华夏文明、良渚文明并称为中华上古三大文明。在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建创了由古蜀族为中心的蜀国,因此,四川地区古称蜀,并沿称至今。公元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延续了汉朝大统,国号为“汉”,史称蜀汉,从此开始了四十多年的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魏、蜀、吴三国鼎立的三国时期,直到公元26年蜀国被魏国所灭。▲四川之行的游伴的合彩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先后长征经过四川,其中第四方面军于年12月至年4月,在以四川通江县为中心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面积达多平方公里,人口达多万,是当时仅次于中央根据地的第二大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民国26年()年开始至抗战结束,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有50万四川人出川抗战,保家卫国,谱写了川人抗战的辉煌的历史篇章,留下了“川人从未负国”的佳话。一百万川军将士战死他乡,未能马革裹尸还,忠骨埋在了异乡。近期以来,我看过了多部川人抗战的电视连续剧,有《川军团血战到底》、《壮士出川》、《正者无敌》、《血战杭州湾》、《傻儿司令》、《壮丁也是兵》等,我为剧中的那“草鞋兵”、“烟枪兵”和“袍哥兵”举着“死”字旗,不惧生死,誓死如归的精神所震撼。

▲成都市区的老街

▲成都熊猫馆里的大熊猫

02

四川,我梦想一游的地方,不仅仅因为它历史古老,文化悠久,风景优美,物质富足,更是那里的人民勤劳勇敢、纯朴善良的品德深深地让我敬佩,还有那熟悉的川音,天府之国之旅多年来让我念念不忘。近日,几位友人结伴,一同踏上了这块令人向往的土地,圆了自已一个美好的梦想。

第一日,早上八点从汝城出发,坐小车直达黄花机场,在机场旁酒店用过中餐并稍作休息,吃过晚饭后,晚上八点多乘机飞往成都,晚十点多飞抵机场,十一点后入住成都市内酒店。按照行程安排,本次旅行将游览成都市内的宽窄巷子、锦里、武候祠、杜甫草堂,九寨沟、黄龙、乐山大佛、峨眉山、都江堰、青城山等景区,时间8天,这是一次很完美的行程,也是我第一次入川,一路上,心情亢奋,乘兴而来。

▲成都的早晨

0

第二天早上6点多钟,我们从成都市出发,前往九寨沟景区。按照正常路径,从成都至汶川全程高速,然后经国道经茂县过松潘直达九寨沟,全程多公里,用时6、7个小时。我们的车辆停在汶川服务区时,突接到消息,因近段时间川北地区普降暴雨,前方道路被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阻断,汽车不能继续前行,在这汶川小县城的河边,停满了载着游客的大巴,从这时开始,之后几天一路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开始体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也正因为堵车这几个小时,让我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汶川,感受汶川。

▲奔腾的岷江汶川,因为“汶川大地震”而举世闻名,年5月12日,发生了以汶川为震中的8.0级大地震。汶川县,隶属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距成都市14公里,辖九镇三乡,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万,因流经境内的岷江古称汶水而得县名。从汉武帝时期设汶山郡开始,有二千多年的郡县史。年5月12日14点28分,山摇地动,以汶川为中心发生的8.0级大地震,波及数千公里,极重灾区有10个县市,较重灾区有41个县市,地震共造成人死亡,人失踪,人受伤,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之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汶川服务区

对那次地震我还记忆犹新,那年我在郴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班,我们的办公室设在五岭广场的市政府办公楼十楼,中午我正在加班,地震波让远离汶川上千公里之外的郴州感到了明显的震感,只觉得办公楼在微微地晃动,我第一反应是地震了,根据平时知识,我不敢坐电梯,快步从楼梯跑到了一楼外的空地,虚惊一场。那年,地震的惨烈,震区人民的悲壮,从电视和报纸中看到了许多让人感动的报道,曾让我无数次的落泪,我为地震中那些消失的生命而悲伤,我也曾把大半个月的工资捐给了地震灾区,以表达自己的微薄之力。

▲隔江相望的汶川县城

04

大巴行驶在都汶高速公路上,导游讲起了汶川大地震,讲起了地震中许多感人的故事。在一所中学,教学楼被山体滑坡所掩埋,教室里的四百多名学生被永远埋在了山体下,每年5月12日这天,所有学生家长及亲人都会聚集在这里,在这片废墟上,墓碑上死难学生没有姓名,只有编号,他们通宵守候,在地上摆上蜡烛,供奉着祭品,悼念亲人的亡灵。有一对新婚夫妇,正在举行婚礼,地震把他们埋在了倒塌的房屋下,新郎已经死亡,救灾人员挖开废墟,发现身穿婚纱奄奄一息的新娘还紧紧抱着已经变味的新郎的尸体,这是生死之抱,在拥抱中离去。地震发生后,有一对走出山外的打工夫妻,妻子被砸死了,丈夫把妻子尸体捆在身后,骑着摩托车,在乱石如雨的公路上艰难地向老家骑去,他不想让妻子孤单地在外面,他要把他妻子埋在家乡的山上。

▲震后的灾区及灾区民众

当听到导游讲起这些当年曾经看过的报道,心情又在起伏。我悄悄地抹去泪花,深情地望着窗外这块多灾多难的土地,我为地震的死难者祈祷……

05

我流连在岷江岸边,岷江里河水汹涌,激流翻滚,浊浪滔滔。我努力地寻找“5.12”大地震的遗迹,在岷江两岸峡谷里这块不过二、三平方公里的汶川县城里,我却再也找不到十二年前的残垣断壁了,只有在高山上还留有那巨大的滑坡印迹。隔河相望,废墟上早已崛起了一座崭新的汶川城,街道宽阔,高楼林立,这个曾经令全世界为之揪心伤心,曾在地球上面临消失的地方,经过重建后,以全新的面貌又出现在世人面前,人民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汶川县城

我流连在岷江岸边,岷江里河水汹涌,激流翻滚,浊浪滔滔。我努力地寻找“5.12”大地震的遗迹,在岷江两岸峡谷里这块不过二、三平方公里的汶川县城里,我却再也找不到十二年前的残垣断壁了,只有在高山上还留有那巨大的滑坡印迹。隔河相望,废墟上早已崛起了一座崭新的汶川城,街道宽阔,高楼林立,这个曾经令全世界为之揪心伤心,曾在地球上面临消失的地方,经过重建后,以全新的面貌又出现在世人面前,人民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汶川县城及悬在头顶的山体

在我们吃中饭的路边店停车场上,我欲朝山边走去,有当地人提醒,小心山上落石;我欲横穿公路,有人说,小心车辆;我欲靠近江边,有人说,江边危险,小心。我只能点头致意,道声谢谢!在这危机四伏的地方,有人关心,心里暖暖的。在县城旁的岷江之上,现已建起了一座风雨桥,飞檐琉顶,彩绘装饰,极具羌族民族文化特色,取名为“无忧红轮桥”,这是汶川大地震十年后,汶川县政府投资万于今年5月竣工的一座景观桥、便民桥、吉祥桥。据说,很多年前,汶川另有一个名称,叫无忧城,也许,以旧城名取桥名,表达了汶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和向往。无忧,上苍保佑地震无忧、天灾无忧,我也祝愿这里的人民平安吉祥,万事无忧。

▲汶川岷江及无忧红轮桥

06

在汶川堵车四、五个小时后,通车无望,只能原路返回成都,下榻市内宾馆。次日凌晨五点多,在服务台每人取过一袋早餐后,六点多又匆匆上路,再走赴九寨沟之路。这天走的路再经汶川,但避开了塌方路段,不走直路,走17国道,绕道阿坝、红原、若尔盖,转了一个大圈。形象地说,经汶川和茂县到九寨沟是一条直线,那经阿坝州的路是一个口字的另三笔,多了一倍多的路程。我们晚上十点到达松潘县的山巴寺镇住宿,路上用时十五个小时。

四川的地形是四面环山,中间一块冲积平原,名为四川盆地,以成都及所属县市的区域,又叫成都平原。车出成都,都是平坦的原野,一望无际,大约一小时车程后,开始进入山地,成都以西以北公里即进入了青藏高原。岷山,从甘肃境内延伸到四川北部,南北走向,全长公里,是四川境内青藏高原边缘的一条山脉,也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川北的藏区

进入高原后,峰峦重叠,河谷深切,公路沿着河谷蜿蜒曲折而行,一边是徒峭的山壁,一边是奔泻的激流。这里山石松散,沿途常见一块块山体滑坡留下的古痕迹,由于山上缺少植被覆盖,山石风化严重,一旦地震和暴雨来临,随时都有大面积的山体塌落,造成交通瘫痪,河流阻塞。这里自然条件严峻,人们生活环境恶劣,由于缺少平地,很多建筑物只能建在山体的下方和河流岸边,一旦有个自然灾害袭来,都是灭顶之灾。我们的汽车正行驶在路上,突然听到车顶一声巨响,一块飞石落在了车顶,让我们大惊失色,司机爬上车顶看了后说,砸出一个大洞,幸亏没有更多飞石落下,司机急忙把车开离了飞石区。

大巴驶进高原后,一路爬坡,由成都平原的海拔七百多米爬到了海拔三千多米,刚由湘南夏末秋初炎炎季节的避暑,转眼间进入川北气温骤降需添衣防寒。在服务区,人们在购置衣物和食品以备急时之需。车过阿坝州后,开始进入岷山的雪山地区。

▲在海拔0米的雪山上

07

岷山是甘肃、四川的摩天岭,平均高度2多米,山脊至米以上,主峰雪宝岭海拔米,我们的汽车爬上一处山口,只见窗外漫天飞雪,山山岭岭白雪皑皑,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这里的海拔已达到0米,强烈的高原反应,让我感到头痛、恶心,多亏了进入雪山时,在临时停车时,上来一位工作人员,推荐花元买了一支“高原聚能氧”,喝了三瓶盖后高原反应症状才有所缓解。走出汽车,气温很低,身穿单衣的我倾刻间感到寒冷。小山头上立有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用藏文、中文和英文刻着几行鲜红大字:黄河长江分水岭。碑文告诉我们,我们从长江水系已进入了黄河水系。

▲在雪山留影岷山,大雪山,85年前,这里曾走过一群意志坚定的不平凡的人。毛泽东以革命的乐观主义在其《七律.长征》一诗中写道:更喜氓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写出了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写出了红军翻过大雪山摆脱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后的无比喜悦。年6月,中央红军从川康边地区翻越了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大雪山,七月中旬,又相继翻越了梦金山、长板山、包德山、打古山等大雪山,雪山地区行程达公里。党岭雪山,是红军三大主力都曾经翻越过的雪山,在这雪山上,红军战士的摔倒又站起来,而有的战士永远地躺在了这雪山的怀抱里,他们的英灵安息在这莽莽雪原中。▲游伴们在石碑前留影

08

我们的汽车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后,方驶出雪山区,再来到了大草地。这片大草地叫松潘草地,这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走过的草地。草地与雪山相连,经于北川与甘南之间,纵横三百多里,海拔在米以上,我们的汽车行驶了四个小时才走出草地。这里水草丰盛,沼泽密布,蓝天之下的草场上,牦牛成群,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的“拦路虎”,不知吞噬了多少红军战士的生命,现在在这里建成了“若尔盖国家湿地公园”。有人赞美大草地:春日里草原百花缤纷,夏日里草原牛羊成群,秋日里草原铺开了一幅辽阔辉煌的画卷,冬日里展示一种冷峻苍茫的神韵。

很多年前,松潘草地被称为生命禁区,死亡陷阱,草地上河沟纵横,水寒刺骨,红军经过这里几乎每过一条河,都有身体虚弱的战士倒下,在那软绵绵的草包下常隐藏着沼泽,人和马都将陷进去,直将没顶。红军没有粮食,只好吃野菜、树皮、草根,甚至吃皮带、皮鞋,天苍苍,野茫茫,千里沼泽,杳无人烟,天无飞鸟,地无兽音。《长征》等电影电视剧便重现了当年红军过雪山草地的艰苦场景,红军过草地也为这片草原染上了一层永远的传奇色彩。

▲藏区居民

晚上十点多钟,我们到达松潘县的山巴寺镇住宿。年8月,红一方面军到达松潘,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于年8月20日在松潘县的毛尔盖一座寺庙里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议对张国焘的退却主张提出了严肃的批评,确定了以毛泽东提出的向陕甘发展,以实现创建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战略目标,这次会议史称“毛尔盖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从红军突破国民党军队第二道封锁线的汝城起步,寻着红军的足迹,辗转来到川北,翻雪山,过草地,长征路上抄近道,重走长征路,再次读了一篇红军长征史,也受到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

未完待续

更多好看短视频,请搜索豆豆传媒”抖音号往期精彩?汝城首届“武林大会”,霸气袭来!

?微公益第1站

走进红色西边山,看见另一种美

?汝城辣椒文化旅游节,这些瞬间你是否留意?

?怀念师娘,我五十年的师娘

?走出汝城

岳阳楼之旅

喜欢本篇,请分享+点赞+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