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5/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特效药 http://m.39.net/pf/a_4631551.html

南红玛瑙,名字本身已经是个谜题,没有人确切的知道南红这个称呼起源于何时,只知道这个名称的出现至多不会超过15年。在此之前,能够确切知道且不存在异议的名字只有藏语叫做ma.rai或者是ma.zhou,汉语翻译即红色的石头。而对一个没有确切定义的新名词来定义几乎是不可能的工作。换句话说,每个人心目中的南红都会有自己的标准。

一、甘肃产南红,(以下简称甘南红)。甘南红色彩纯正,颜色偏鲜亮,色域较窄,通常都在橘红色和大红色之间,也有少量偏深红的颜色。其中的雾状结构出现的概率较少。无论是红色部分还是白芯,都具有更好的厚重感和浑厚感,相对类似于水彩颜料。一般认为甘南红的质量是南红中最好的;

二、云南产南红,(以下简称滇南红)。滇南红的色彩艳丽,但是色调偏灰调(美学意义上的灰调,而非灰色),颜色方面色域较宽,可以出现从粉白、粉红色、橘红色、朱红色、正红色、深红色、褐红色等等红色调。视觉效果上容易出现表面雾状结构(或者说霜状结构),看起来有稀糊感。且雾状结构中雾易靠白调而非红调。出现白芯的部分容易出现半水晶质特征。相对类似于水粉颜料。

(下面选取了一张混杂着甘南红和滇南红的照片,黑色部分代表典型的甘南红,黄色部分代表比较典型的滇南红)

三、滇红,这个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红玛瑙品种,是一个偏重于历史性的概念,其涵盖的历史几乎伴随着整个滇文化的历史,本文中将不做详细介绍。但是滇文化使用的红玛瑙中,有一定比例的料子都十分接近或者就是滇南红,只是因为审美观的不同造成选色的差异,而并非品种的差异。所以特此说明,在滇红中符合南红特征的都可以划入南红探讨范围之内,这是两个部分重叠的概念,并不矛盾。

四、新南红,就是所谓的老料新工的南红,这个在这一两年的南红市场很普遍,过去玩南红只需要认识料子就可以了,现在已经需要有辨别新老的能力了。新南红使用的都是老料的地表零散遗存,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有大型地表遗存的发现。新南红的料子有九成或更高的比例都来自云南,这个也应划入南红范围之内。

五、新坑南红,这个更多是一种商业称谓,不在本文探讨之列。

我们对于什么是南红的划分,其实是基于“种”的概念来划分的,也是根据矿藏的共生关系所来划分的,特别提到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过于苛刻的标准,比如红度的标准、浑厚程度的标准来衡量是否南红,这也许是并不科学的,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同一块原料中难道红的部分就称为南红,白的部分就不算么(下图,南红原石)?

产地的问题值得多说两句,以下根据可能性的高低进行排序:

一、第一产地肯定要谈云南的保山,这个地点在今天仍然供应着新南红制品九成以上的原料,南红原矿虽然被认为于清晚期绝迹(所谓清乾隆绝迹基本属于以讹传讹,我们曾经听到甘南区的藏民老人讲述在年之前还购置新南红,也看到过民国时期还在贩卖给外国人品相十分完好的大量南红珠串的照片,甚至北京故宫所藏的南红手串也明显具有清晚期手串的特点。这些证据都可以提供南红至早在清晚期才绝迹的旁证),但是今天的保山仍然每年可以发现一定数量的原矿遗存供现代人予以加工,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诸多的所谓“柿子红”南红就是产自那里。

其实徐霞客对于云南产南红就有记载,《徐霞客游记》中说云南有个玛瑙山,玛瑙山“上多危崖,藤树倒罨,凿崖迸石,则玛瑙嵌其中焉。其色月白有红,皆不甚大,仅如拳,此其蔓也。随之深入,间得结瓜之处,大如升,圆如球,中悬为宕,而不粘于石,宕中有水养之,其晶莹紧致,异于常蔓,此玛瑙之上品,不可猝遇,其常积而市于人者,皆凿蔓所得也。”这个玛瑙山在哪里尚有争议,不过作为一个辅证还是需要列明。

二、第二产地我们需要谈到的是甘肃的迭部,这个区域的老南红珠子的密度异乎寻常的高,并且具有地域辐射性的特点。我们找不到县志方面的有关记载,但是我们根据一些回忆录性质的记载表明北京首饰公司80年代曾经在迭部开过矿,尽管我们认为这类开矿基本就是表面捡拾的方式,但是仍然可以基本认定这是一个重要产地。

三、第三产地估计大家听得都比较少,尼泊尔。这个观点大概比较早见于上世纪80年代的欧洲的学术刊物,我们没有资料和条件判断这种产地说的正确与否,但是尼泊尔的老南红数量是绝对不少的,并且有近年大量流入(或流回)中国的实际证据。

四、还有一些零散的说法是在青海南部、川西区域的说法,不过至今为止实在缺乏证据,不足采信。

五、我们还看到了一些最近这几年以宜昌为代表的金沙江-长江流域发现小块南红原石的说法,据称这些是顺金沙江而下的,本文亦不做讨论。不过值得指出的是,有一些南红爱好者根据这些小块原石就得出南红分为籽料、山料的区别,是相当缺乏依据的。

南红的收藏与辨伪

南红成品优劣的鉴别,与白玉有着共通之处。收藏白玉,有的人追求白,有的人追求皮色,有的人追求工艺。南红收藏的价值优劣主要看以下几方面:

  1.质地

  质地的好坏是评定南红的重要指标。如陈性《玉记》所述:“体如凝脂,精光内敛,质厚温润,脉理坚密。”一块好的南红,看上去很舒服、柔和,给人以滋润感。

  “体如凝脂”四字形象地描述了贴身佩戴或长时间盘玩后的感触。

  “质厚温润”是指它结构半透明到微透明的浑厚脂感以及光泽。光泽是南红对光的反射能力。南红的质地不同,显现出的光泽也不同。一般来说,致密则光感强,质粗则光感弱。南红与其它玛瑙一个显著不同,在于其他玛瑙鲜亮光明、光泽外射,而好的南红是温润而泽。这种质地是南红重要的特质指标之一。南红有一种特殊的胶感和厚重感,是一种玉的质感。

  “脉理坚密”是指玉石的质地结构坚实细密。南红坚硬细腻不吃刀。雕刻者也都反映,南红的雕刻和其他玛瑙制作很不相同,却和白玉接近。在处理时,雕刻者感觉料性好,细腻并具有一定韧性,能够在南红雕刻中施展出非常细腻的工艺,成品表现力也极强。

  关于南红的红,有着非常多的分类,既有耳熟能详的“柿子红”“南瓜红”,又有近代新坑口出现的红色纯正的锦红色。到底怎么才是真的好红色呢?

  结合各种红色在南红原矿中出现的比例,一般来说,在质地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以正红的锦红最为珍贵,沉稳的玫瑰红也是佼佼者。即便都是同类红色,也要看红的程度和纯度。红色如发闷或带有黑色,都会影响南红的价值。红的不滋润,俗称“干红”,也同样影响其价值。

  2.完整度

  保山南红从清中期被宣布绝矿,理由只有一个:裂。仅一个“裂”就宣布了一种材料的消亡,说明即便再美,如果不能成器,也只能是一个符号,无法登堂入室。现在的保山料,很多都是真空注胶后再进行雕刻,相对完整的材料非常罕见,甚至常听说一句话“无裂不是保山料”。近年来,随着南红凉山矿的发掘,非常完整的大块材料改变了南红伤裂多的现状。凉山南红一经面世就受到行家大师的首肯,更受到藏友们的追捧,完整度是其中重要原因。

  3.体量

  体量的体现是器物大小。南红收藏中,作品大小是其价值的重要参数。历史上的南红器物基本以美珠为主,其原因也是受到了南红材料大小的限制。收藏级南红肯定需要具备一定的体量。在其他指标都优秀的情况下,体量越大越好越稀有,南红尤甚。

  4.雕刻工艺

  “玉不琢不成器”,“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这就是说,如果没有工艺师鬼斧神工般的精心雕刻,一块玉石很难体现出其真正价值。雕刻工艺作为评价南红器件的核心指标之一,其重要性有时要超过颜色。

  南红辨伪

  随着市场价格上扬,南红玛瑙的作伪以及替代品在市场上随处可见,以下是常见几种。

  1.人工烧色

  人工烧色的原理就是玛瑙成分中含有少量显色离子,若只含有Fe3+离子玛瑙就会呈现天然红色,若只含有Fe2+离子就会呈现青绿色。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玛瑙都同时含有Fe3+和Fe2+两种离子,在氧化性气氛下,通过简单加热方式就会让Fe2+氧化成Fe3+,从而让灰色玛瑙转换为红色玛瑙。

  烧色红玛瑙,也就是收藏领域的东红玛瑙,从感官上和南红玛瑙有明显区别。烧色的红总体来说不那么自然。红色偏暗,不亮气,红有浮于表面的感觉。从质感上,由于烧色红玛瑙是利用一些浅色玛瑙来加工,这类其他产地的玛瑙,没有南红玛瑙的特有胶感,即油脂感,通常通透度较高,玻璃感强,和温润特性的南红有着本质不同。

  主要区别如下:料脆,容易出现类似玻璃的崩口;色闷,俗称死色,缺乏清亮感觉,无法达到真正纯正艳丽的红色;显微镜下有细微的火劫纹,这是由于高温造成。

  2.人工染色

  有些玛瑙原石本身含铁元素较高,经过加热后会变为红色,但多数则不具此条件,所以要用硝酸第二铁或氧化第一铁溶液,浸渍一个月后,再以硝酸钠浸泡约两周后,让其干燥,然后加热酸化处理,可以使其变为红色。人工烧色在玛瑙优化处理上历史悠久,识别上也有一定难度。染色玛瑙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能看到颜色沿晶体间空隙渗透的网状颜色分布,玻璃感强,也无南红特有的脂感。

  3.人工注胶

  注胶是南红近代开始出现的一种优化方式。注过胶的原石较易识别,在外层有一层透明包裹体,间有细小气泡存在。雕刻后的注胶南红肉眼较难识别。仔细观察会发现在内部有细如丝线的透明线纹。通常这种透明线纹较为平直,一般贯穿的幅度较长,甚至贯穿整体。这种透明线状纹和南红中的天然纹理有一定区别,是伤裂环氧胶填充后产生的。

  4.红碧石

  红碧石是成分中含有粘土矿物和氧化铁等矿物杂质的玉髓,也有鸡肝石、羊肝石等叫法。凉山南红产地同时出产大量的红碧石,其中一类火山红碧石外观皮壳和凉山南红几乎完全一致,从外表基本无法正确判断识别。火山红碧石外层也有高温氧化的褐色至铁黑色皮壳,块度大小不一,既有小如豆子的,也有几十公斤的硕大原石。火山红碧石的完整性非常好,基本没有绺裂。韧性比凉山南红高,常规力度击打很难破损。断面颗粒感强呈砂面,光泽度差,无脂感。颜色以红色为主,间有黑色斑点杂质。日光下红碧石不透光,即使在玉石专用强光手电下,该石种也几乎不透光。

  5.料器

  料器可以根据需要制作出透明、半透明甚至不透明形态,与天然南红最大的区别是无油脂性,高倍放大镜下可见一定的气泡。料器的物理特性较脆,断面成玻璃状蹦口。

注: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