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在广西观鸟爱好者的推动下,第一届广西观鸟大年活动成功杀青。 《广西观鸟大年年报》既是对观鸟大年活动年数据的整理分类,同时也是广西观鸟爱好者发布的一份对于广西全区范围内鸟类监测年报。 这是对观鸟这一爱好的尊重与扩展,也是对公民科学在广西鸟类观察与保护中的尝试。 年共收录省内有效观察记录条,参与鸟类救助8次。 观察记录地点覆盖了广西14个城市:北海、崇左、防城港、贵港、桂林、河池、贺州、来宾、柳州、南宁、钦州、梧州、玉林。 观察记录涵盖了弄岗国家级保护区、猫儿山国家级保护区、九万山国家级保护区等国家级、省级保护区;大新黑水河湿地公园、北海滨海湿地公园、桂林会仙湿地公园等国家级湿地公园;冠头岭、良凤江等国家森林公园。 生境涵盖了河流、湖泊、湿地、森林、农田、城市绿地、海洋等不同生境类型。 鸟类救助记录来源于观鸟爱好者在观鸟中发现的非法捕猎活动及鸟类撞击玻璃等,救助记录包括红翅凤头鹃、褐翅鸦鹃、池鹭、白鹭、白鹇、凤头鹰等鸟类。 年共记录广西范围内鸟类20目75科种,大约占到中国鸟类名录和广西鸟类名录的37%与73%。记录到广西鸟类新纪录3种,分别是白冠长尾雉、红嘴椋鸟、棕头鸥。 白冠长尾雉记录于广西与贵州的交界,地处广西百色乐业县雅长林场,记录时间为年5月11日。记录由广西观鸟爱好者肥皂发现并拍摄清晰影像。 红嘴椋鸟最早记录于广西宁明县中国与越南的交界。第一笔记录数量为一只,与八哥混群。记录者为LL,并于10月14日、10月24日分别记录了不同个体。 棕头鸥记录于年11月,记录地点在广西防城港,记录者为唐上波。 图片来源:肥皂 图片来源:LL 图片来源:唐上波 除了2笔广西鸟类新记录外,年报记录中,也记录了一些历年来在广西较为稀有或多年未见的鸟种,或者是之前没有分布、现在有所记录的鸟种。 2月,广西桂林第一次记录了钳嘴鹳,这一物种成功地从西南地区扩散到了桂北地区。同时国内的分布记录也不断地往北扩展。2月桂林同时记录了黑尾鸥及达乌里寒鸦。 3月,广西钦州市,广西防城港市及广西龙州县分别记录到了彩鹮。其中防城港市记录数量为4只,钦州市和龙州县为1只。这是彩鹮自年后,时隔4年又重新在广西被发现和记录,而且相比之前只停留一到两天,本次在防城港的记录,停留时间超过一星期。 4月,广西北海冠头岭的黄胸鹀如期而至,说明北海的黄胸鹀还是十分稳定。广西防城港记录到小青脚鹬、小杓鹬和长嘴鹬。长嘴鹬在广西的记录很少,年有一笔,年记录也是一笔,数量仅有1只。 广西恩城的冠斑犀鸟依然回到了同一个崖壁上的洞穴进行繁殖。这是广西除西大明山外已知的冠斑犀鸟稳定繁殖点,该点在年首次被发现,是国内第一笔冠斑犀鸟在崖壁上进行繁殖的记录。 5月,在广西的梧州发现了山鹨,在广西百色右江区记录了长尾夜鹰,同时在百色记录到钳嘴鹳的种群数量已经超过只。看来钳嘴鹳在广西活的是越来越好了。 6-7月,属于鸟荒的季节,不过在防城港地区记录到了大凤头燕鸥和黑枕燕鸥。这得益于山心沙岛这个沙质小岛。在广西柳州融水九万山,记录到了淡喉鹩鹛。淡喉鹩鹛是由长尾鹩鹛的亚种提升为独立鸟种,以前更多的是在云南记录,此次在广西的记录为该物种为数不多的记录(或许以前都当做长尾鹩鹛来记录)。 8月,在防城港山心沙岛记录到半蹼鹬,半蹼鹬在广西属于冬候鸟,但一直以来记录次数也少。 9月,在北海记录到黄嘴白鹭。黄嘴白鹭虽说在广西数量一直比较稳定,但在北海的记录相对较少,更多的是在防城港。柳州融水九万山的淡喉鹩鹛连续多月都能够记录到,种群稳定且数量不少。 10-11月,在广西河池、贺州、百色、柳州、桂林、南宁等地同步记录到中华秋沙鸭种群,数量达到60以上,这对于中华秋沙鸭在广西的分布和越冬数量提供了更大的想象力。 11月,在防城港山心沙岛记录到三趾鸥1只,在防城港东兴市记录到斑背潜鸭3只。之前斑背潜鸭在广西的记录为桂西南地区,此次记录为桂南地区的重要记录。 年报记录中,一共记录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6种。其中有: 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黑颈长尾雉、中华秋沙鸭、黑鹳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红腹角雉、勺鸡、红原鸡、白鹇、红腹锦鸡、白额雁、鸳鸯、厚嘴绿鸠、绿翅金鸠、灰喉针尾雨燕、褐翅鸦鹃、小鸦鹃、棕背田鸡、小杓鹬、小青脚鹬、彩鹮、白琵鹭、黑脸琵鹭、岩鹭、黄嘴白鹭、鹗、黑翅鸢、凤头鹰、黑冠鹃隼、蛇雕、鹰雕、林雕、乌雕、靴隼雕、白腹隼雕、凤头蜂鹰、褐耳鹰、赤腹鹰、日本松雀鹰、松雀鹰、雀鹰、白腹鹞、白尾鹞、鹊鹞、栗鸢、黑鸢、普通鵟、黄嘴角鸮、领角鸮、红角鸮、灰林鸮、褐林鸮、领鸺鹠、斑头鸺鹠、冠斑犀鸟、红隼、红脚隼、燕隼、游隼、绯胸鹦鹉、亚历山大鹦鹉(应为逃逸多年后野化的种群)、蓝背八色鸫、仙八色鸫、蓝翅八色鸫、长尾阔嘴鸟。 图片来源:伽妙 年报记录中,列入IUCN(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皮书易危级别及以上鸟类12种,其中—— 极危(CR):勺嘴鹬、黄胸鹀 濒危(EN):中华秋沙鸭、大杓鹬、小青脚鹬、大滨鹬、黑脸琵鹭 易危(VU):黄腹角雉、黑嘴鸥、黄嘴白鹭、乌雕、仙八色鸫、白颈鸦、三趾鸥 图片来源:过眼云烟 记录体现存在,这几乎是形而上学的,至少在观鸟这个活动上是这样。 本次观鸟大年活动,实现了全区所有地级市范围全覆盖。每个地区记录到鸟种的多少,既是当地鸟类丰富程度的体现,也是广西各地观鸟人数量多少的体现。 当然,这也和个人观鸟是否上传记录有关系。下图充分体现了南宁作为首府的优势,或许南宁并不是广西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地方,但绝对是广西观鸟爱好者最为集中的地方。 本年度南宁记录到鸟类种,仅次于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百色地区,百色记录到鸟类种。而梧州、玉林等地区观鸟的人少,记录仅分别为40和50种。 图:广西各区县鸟种记录对比 广西的观鸟爱好者一看到红耳鹎,经常会情不自禁地爆出一句“红屁股,不看!” 这充分地说明了红耳鹎在广西观鸟者中地位是多么的低下。另外,令人有点意外的是,褐翅鸦鹃这个被当地称为“红毛鸡”的国家二级,竟然挤进了前十…… 图:广西十大菜鸟 经常有人说,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天意。 从数据上看,确实大部分人出勤观鸟天数与鸟种数量成正比。 图:鸟种排名前十记录者 图:出勤天数排名前十记录者 广西观鸟大年已经落下帷幕,广西观鸟大年已经开启。 的观鸟大年总结会正在筹备当中,获奖名单也即将正式公布,敬请期待! 广西观鸟大年依然会使用观鸟大年小程序进行数据记录统计,同时,本次观鸟大年活动采用最新的《中国鸟类名录8.0》版,欢迎大家继续参加和提交更多数据! 祝大家好鸟运! 原文转发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