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记者走进红原县农贸市场,一排绿油油的高原蔬菜格外抢眼,红原当地人都知悉,最里面的一排摊主都是本地的菜农,他们自产自销,非常受当地居民的欢迎。 在菜农刘和斌的菜摊上,菜刚摆好一会儿,就围满了前来买菜的市民,“这都是才从大棚里面采摘来的新鲜蔬菜。”随着刘和斌的叫卖,不一会儿菜便售卖一空。 在刘和斌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坐落在海拔超米高原上的红原县邛溪镇大棚种植基地内,眼前,白菜、豌豆尖、生菜、莴笋等应季蔬菜翠绿欲滴、长势喜人。 “大棚的保温性好,非常适合高原蔬菜的生长。”刘和斌向记者介绍道,他在邛溪镇种植大棚蔬菜已14年有余,是较早一批从从外地到红原的蔬菜种植户。 为何要来红原县种植大棚蔬菜?刘和斌告诉记者,红原县海拔高,早晚温差大,气候较凉,这里气候温凉、无污染、无病虫害、光照充足、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种出来的蔬菜品质更高,味道更加鲜美。 边走边看,刘和斌耐心地向记者介绍,在他的20多个大棚里分别种有茄子、黄瓜、辣椒和番茄等喜温蔬菜。种植过程都是按照无公害绿色蔬菜的栽培要求,靠烟熏和诱虫灯等方式来杀害虫。“所有蔬菜瓜果上都没有农药,我们自己吃着也放心。”说着说着,他便顺手摘下一根黄瓜吃起来。“现在除了白菜之外,目前大棚内种植的萝卜、豌豆尖、莴笋、芹菜、香菜等蔬菜也陆续上市。” 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不断激活了高原农业的发展潜能,有效的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红原人有了自己的菜篮子,绿色又健康的高原蔬菜,我根本不愁卖。”谈及蔬菜的销路问题,刘和斌也信心满满。 红原县平均海拔超米,几年前,全县蔬菜基本靠外地供给,不仅价格高而且品种少,对农牧民来说吃到新鲜蔬菜是件很难的事。如今,红原县立足区位优势和自然禀赋,先后建成瓦切镇高原蔬菜种植园、邛溪镇蔬菜种植基地,不断加大高原有机蔬菜研发力度,建设高标准蔬菜大棚,红原的菜篮子得到极大改善。 近年来,红原县统筹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先后吸引企业及农户入驻,集中种植高原大棚蔬菜,实现了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有效促进了高原农业增效,更给红原群众拓宽了增收途径。 通讯 彭明燕杨路 编辑 阿江 责编 王和斌 编委 梁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