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原县以“八个精准”精细推动责任、政策、措施、资金、项目和成效“六落实”,打响、打赢、打好“春季攻势、夏季战役、秋季攻坚、冬季冲刺”,奋力夺取深度贫困县年整县高质量脱贫摘帽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一、精准分解目标任务 锁定贫困县摘帽、2个贫困村退出和77户名贫困人口脱贫目标任务,逐项分解到行业部门和乡镇。采取县、乡、村三级层层签订《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乡镇党委书记、22个专项主要负责人签订《保证书》的形式,建立起责任明确、执行有力、集中攻坚的工作体系。结合《红原县贫困县摘帽实施方案》,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等重大扶贫项目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结合,进一步完善财政扶贫、交通建设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22个扶贫专项实施方案,有效解决帮扶路径和措施问题。 开展入户调查 二、精准实施脱贫项目 紧扣“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和《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3年项目规划》,立足县摘帽、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脱贫指标,对标脱贫“空点”、“软肋”和“短板”,加快向贫困村延伸、向薄弱环节倾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高度融合,大力实施农村基础建设和环境治理,着力推进交通、水利、电力、通信和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便民服务中心、学校、医院等公共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确保“硬件”对标达标率达到%。盯紧年度建设目标任务,统筹项目计划,建立年度项目建设管理台账,严格实行项目公示公告制度,全面落实县乡村和部门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进度清单和问题清单,上下联动、纵横结合,倒排工期、倒逼进度,确保9月底全面竣工。 光伏产业扶贫项目 三、精准使用扶贫资金 落实财政投入只增不减要求,做到财政转移支付、信贷资金、用地指标等各类要素资源向攻克深度贫困聚焦倾斜,既要重点向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也要体现对“临界贫困人口”和非贫困村的个性化精准帮扶支持,确保项目到村、措施到户、扶贫到人,有效提升面上整体扶贫政策的覆盖面。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万元,建立“四项基金”补充机制,教育、医疗救助基金分别达到万元,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达到万元。整合资金1.2亿元,实施贫困户住房改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大骨节病更换粮食、扶贫保等重点项目。围绕“县摘帽、村退出、户脱贫”建立项目库,全程监督扶贫资金下达、分配、拨付和扶贫项目安排、实施、审计等环节,确保资金运行安全、项目管理规范。优化资金拨付和报账流程,确保年度支出进度达到95%以上。 异地搬迁新居 四、精准投入帮扶力量 坚持“领导蹲点、单位联村、干部驻户、整村包保”工作机制,做到贫困户不脱贫、干部责任不脱钩、党政主要领导不调整。调整充实“五个一”、“三个一”帮扶力量,充分发挥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和帮扶责任人“三支队伍”作用,确保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确定联系乡镇和龙日坝责任领导33名、贫困村和20户以上非贫困村联系领导17个、联系部门82个、驻村工作组39个、17名第一书记(其中:贫困村13人、非贫困村4人)、名科级领导干部和名一般干部联系、20名驻村农技员、5个农牧技术巡回服务小组、1个农技专家服务团,坚持“责任划定、分工明晰,紧密配合,功能放大”,实现“五个一”和“三个一”驻村帮扶力量全覆盖。 第一书记与贫困户交谈 五、精准整合社会资源 借势借智借力援建帮扶地区、单位、院校和企业,制定帮扶清单、明确帮扶人员、签订帮扶协议,落实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科技研发、特产营销、驻村工作等方面的帮扶项目90余个,帮扶资金5万元,切实增强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发挥工会、残联、妇联等群团作用,拓宽社会力量参与扶贫通道,积极动员企业团体、慈善组织、爱心人士等到贫困村贫困户开展爱心帮扶活动;推广“中国社会扶贫网”,引导社会积极扫码注册、奉献爱心,实现全面覆盖,不断提高参与度和影响力,促进所有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让贫困群众感受到全社会的温暖,增强脱贫奔康信心。 为妇女讲解缝纫技术 六、精准制定帮扶措施 以22个扶贫专项实施方案为支撑,精准制定农牧民夜校培训、建档立卡户就业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类增收增长、生态公益性岗位助推脱贫攻坚等政策配套方案,开发生态保护公益性岗位个,户均增收元/年。以高质量稳定脱贫为目标,聚焦产业增收、就业服务、政策兜底、保险扶持、内生动力、成效巩固等重点工作,为贫困户定制精准增收套餐,做到目标任务、扶持对象、帮扶措施、项目资金“循环扶持”。全面推广“五联+产业联带”、“金牦牛轮换饲养”、“光伏直补”、“乡村旅游”等产业扶贫模式,建设标准化养殖、种植基地,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着力解决贫困对象可持续增收难的问题。对已经退出的11个贫困村和脱贫的户名贫困人口开展脱贫成效核查,确保脱真贫、真脱贫。充分利用金融保险工具构建红原特色、牧区特质的“防返贫”风险防控机制,创新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养殖牦牛藏绵羊的政策性保险+商业扶贫保险+村级集体经济收益保险的“吉祥三保”模式,确保村级集体经济保质和特贫户不返贫。坚持走乡村善治之路,统筹做好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和“四好村”建设工作。投入万元,建立“星级评定”激励基金,全面推广“星级评定”激励机制,着力营造勤劳致富、光荣脱贫氛围,解决脱贫奔康内生动力不足问题。 合作社使用现代化设备 七、精准整改突出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锁定年省脱贫攻坚交叉考核和第三方评估以及历次督查督导反馈问题,制定清单、落实措施、明确责任、限定时限、建立专卷,做到问题原因不清楚不放过、无整改责任不放过、无整改措施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采取年终考核与平时考核、日常督查相结合,对照脱贫摘帽标准,以“项目进度、资金运转、责任落实、问题整改”为重点,健全完善考核体系,细化实化考核办法,建立完善精准扶贫工作通报和考评机制。切实减轻基层工作负担,取消不必要的考核检查,坚决杜绝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 省级交叉检查 八、精准开展专项治理 制发《红原县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明确专项治理工作的原则、范围、内容、工作步骤和时间节点,压紧压实县纪委、县监察委、县脱贫办等21个部门和11个乡镇的治理责任,分系统、分领域、全方位开展自查自纠,做到问题查找和问题整改循环推进,确保专项治理工作有部署、有措施、有实效。集中力量开展“查问题、找不足、补短板”活动,针对项目推进缓慢、有返贫风险、干部帮扶用心用力不够等问题,认真分类梳理、深挖问题根源、建立“三张清单”(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清单;研究问题、形成措施清单;解决问题、形成成果清单),做到找问题不留死角、定措施不留空白、抓整改不留盲区。 主管:中共红原县委宣传部 主办:红原县互联网信息管理办公室 主编:彭启力 编辑:唐杨烨 供稿:扶贫移民局 投稿投稿如果你对今天的内容有话要说,请往下拉,发条评论谈谈你的高见。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小编进行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