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7/1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红原县域辖区内存在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曲、曲艺、民间杂技等多个类别,截至目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川西藏族山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百汪说唱、藏历年)、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7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个;阿坝州马术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阿坝州藏族传统手工技艺传习基地1个,相关产业化公司13个。

川西藏族山歌是集体创作、口头传承的民间音乐,是藏族劳动人民表达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的艺术形式,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是藏族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川西藏族山歌源于人们放牧、伐薪、驮运赶脚、田间劳动时,为驱散疲劳、抒发感情或与同伴交流时即兴吟唱的歌曲。它是分布并流传于四川省西部藏区的一种原生态民歌,具有自由、高亢、婉转、跌宕等特点。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川西藏族山歌是在藏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它反映木里藏族人民最真实的思想内容和生产活动状况。川西藏族山歌的内容与民众的生活情趣紧密相关联,多为歌颂大自然。歌词结构多为三段,前面两段常常采用比拟的手法,直到第三段才点出主题,而一段式较为少见。在曲式结构上,川西藏族山歌基本上属分节歌形式,一般以上下两个乐句为乐段,或由二至三个乐句构成,常常重复或变化重复第二乐句。常见调式为羽、商、微调式,旋律均为五声性。其音域宽广,旋律起伏较大,乐句中间常常有许多密集的音符组合在一起,因而,对歌者的要求不仅要有一副高亢甜美的好嗓子,同时还需要具备灵活娴熟的演唱技巧。

康巴藏区的牧区山歌、安多藏区的草地山歌,由于各自方言、语音的差异,因而直接影响着各地旋律的风格,各具特色。

编辑:李敬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

赞赏

长按







































青年白癜风有效治疗方法
北京治疗白癜风总共要花多少钱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