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m.sojk.net/yinshijj/26826.html 筑牢绿色本底绘就生态画卷 ——红原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侧记 通过连续多年的监测统计,如今,位于红原县日干乔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段金晶摄 秋分过后,天高气爽。笔者沿着国道前行,来到距红原县城3公里处的月亮湾景区。站在位于山岗的观景台放眼望去,在连绵的雪山环抱下,美丽宽广的草原就像一块柔软的地毯铺在大地之上,清澈的嘎曲河蜿蜒而过,舒缓优美。不时入镜的黑颈鹤、黑鹳、赤麻鸭等鸟类为这份静谧之美增添了几分野趣。 “我是第二次到红原月亮湾,空气清新,碧草蓝天,风景如画,在嘎曲河旁还能时常看到珍稀动物,感觉数量一年比一年多了。”摄影爱好者苏晓直言红原真是越来越美了。 强化举措抓环保扮靓红原生态底色 游客们的直观感受印证了多年来红原县生态治理取得的成就。近年来,红原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和历史责任,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和州委工作安排,实施了一系列补短板、利长远的重大生态建设项目,沙化土地治理项目初显成效:亩沙地植被覆盖度满眼新绿;50亩生态脆弱区实施综合性生态治理项目植绿增绿;.78亩退化草地修复绿意渐浓…… 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红原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显露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底色和基调。为守护好这份生态底色,近年来,红原县坚持绿色发展总基调,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坚持重点突破与面上治理、工程措施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大力实施“天保二期”工程,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生态功能不断改善。这些看得到的“环保成绩单”,每天都在接受着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检阅,绿色幸福感无数次传递在红原的家家户户。 优化环境抓治理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现在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环境越来越好了,生活也更加舒适了。”谈及红原县城乡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邛溪镇热坤村村民尕让麦多由衷感叹。 红原县城乡环境日新月异的改变,得益于红原县着力构建“共建共管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得益于扎实开展“七乱”“新三乱”、扬尘治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九进”活动等专项治理。与此同时,红原县大力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和国省干线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及水域环境专项治理,不断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贮运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营了我省涉藏地区首家现代化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厂,城乡环卫基础设施不断夯实,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红原县境内空气质量达标率%,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水域标准,环境质量优良天数不少于天。 如今,漫步在宽阔笔直的街道,典雅特色的现代景观、别致温馨的群众广场……按照“小而精、富有特色、功能齐备、设施配套、宜居宜业、便商旅”的城镇发展定位,大力推进城镇建设,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整体推进。一条宽敞整洁的城镇道路,一个充满魅力与活力的高原明珠城市正畅开怀抱向着每一个热爱红原的人发出最热情的邀请。 植绿护绿抓修复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沿着国道西行,笔者来到雅克音乐牧场附近,一排排云杉已形成新的绿化景观,让人不由得想起在去年植树活动中,挖坑种树、铲土培实、提桶浇水的忙碌景象,经过一年的生长,这片矮树林已初具规模,在明媚的阳光下换发出勃勃生机。 “自年以来,全县共栽植云杉、青杨、高山柳等苗木万余株,并结合草种补播、林草结合、蓄水保湿、植被恢复等措施,实施宜林地生态修复亩,综合治理亩,恢复湿地面积.4亩,宜林地防风固土、固沙能力得到增强,湿地水源涵养功能明显改善。”红原县林业局工作人员告诉笔者。 如今,经过人工治理修复的草场、林区,已成为红原县文旅融合的重要展现载体。最近几天,年阿坝州文化和旅游暨全域旅游发展大会在红原召开,红原大草原第九届牦牛文化节精彩上演。从年起,红原县连续4年优质高效举办了红原大草原夏季雅克音乐季,打响做靓了“红色草原、江河之源、牦牛家园、自驾乐园”4张名片。体育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旅游与玩乐的激情碰撞,草原风光、游牧文化、民俗风情的交融互动,使红原大草原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全方位展现在世人面前。 绿色为先抓发展打造高颜值“生态+” 近年来,红原县委、县政府立足县域实际,始终不忘初心,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抢抓机遇、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目标,以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为主导、生态绿色工业为主攻、特色旅游业为支撑,打造了系列企业品牌,“麦洼牦牛”“红原牦牛奶粉”“红原牦牛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与此同时,还创建了俄么塘花海、月亮湾、日干乔3个国家4A级景区,产业由平行互动向深度融合发展。 距离红原县城40多公里的瓦切镇日干乔湿地是最完整、规模最大、最秀美的高原湿地——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这个地方土壤硬化,大量湖床、河床裸露,感觉我们这片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都要快荒漠了,改变现状成为了力所不能及的事。”这是瓦切镇德香村村民夺吉卓玛对昔日日干乔的直观感受。 在这一绿色征程中,红原不断完善综合性生态保护、湿地生态补偿等机制,湿地保护工作步入了常态化管理阶段。经过多年的努力,湿地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如今的日干乔湿地保护区,恢复了其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的“身份”,在0多平方公里的茫茫草地上,每年能接纳国内外游客10万余人次以上,具有极高的湿地旅游观光价值,加之红军长征走过大沼泽的红色文化背景,日干乔湿地保护区已然成为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和草原观光胜地。 生态兴则文明兴,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红原县始终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历史责任,按照“一州两区三家园”战略目标,以加快建设“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为主要路径,以推动“长江黄河上游生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高质量发展”为工作抓手,走出了一条红原独有的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之路。一个个生态环保项目的落地,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同时,为推动畜牧业转产转型、为创造“生态+文化、体育、旅游”等绿色发展新业态提供了有利条件,更为草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社会热点 更多阿坝州社会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