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教育系统从年开始对口支援四川阿坝州红原县,两地帮扶交流持续加强,教育合作不断深入,交流协作日益紧密。我县坚持“输血”与“造血”共举,为红原输入教学理念、培育人才队伍,打造东西部协作教育“样本”。 自开展对口帮扶以来,永嘉聚焦牧区教育薄弱点,精准帮扶,县教育局作为支援方,在资金、师资和教育设备、学生帮扶等方面,帮助受援方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放飞红原孩子们的希望 红原县壤口乡小学,学生们除了人手收到一份来自结对学校桥头镇中心小学的暖心书信和礼物外,桥头镇中心小学的老师还为壤口乡小学的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绘本故事课。课堂上,孩子们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孩子们纷纷拆开自己的礼物,感受来自楠溪江的温暖。丹珍娜穆躲在一旁默默读完笔友的来信,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我想去那里看看楠溪江,还有朋友。”卓玛扎西爱不释手地感受着厚校服的温度。 桥头镇中心小学为壤口乡小学的学生购置 具有藏族特色的校服 温州翔宇中学出资捐赠资金11万元,为红原县邛溪镇龙壤幼儿园、安曲镇下哈拉玛村幼儿园解决地暖设备;桥头镇中心小学实物捐赠红原结对学校学生棉衣;机关幼儿园采购精装幼儿绘本和桌面搭建玩具寄往结对幼儿园;桥下镇中心小学征集结对学校微心愿;县实验小学、上塘城北小学、中塘小学三校与红原县瓦切小学联合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永嘉县职业中学接纳壤塘乡建档立卡家庭学生8人免费接受“3+2”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并为他们做好住宿、吃饭、交通等各方面保障。 据了解,我县共安排21所学校与红原结对,其中幼儿园2所、小学16所、初中1所、高中2所,实现了从幼儿园、小学到高中结对帮扶全覆盖。近年来,为红原打造了“远程教育”“色地镇小学学生洗漱阳光棚”“草原书屋”“儿童游乐场”等系列项目,捐资捐物累计万元,其中今年捐赠各类物资与资金合计达到28.51万元,贫困学生结对助学85人。 助力红原教师教科研 林佩是瓯北中心小学语文老师,她来到红原开展为期18个月的支教工作,为红原县教师培训、学生培养等工作提供支持。 因受当地民族文化、经济条件、家庭观念等影响,红原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为了帮助红原教育水平全面提升,一批批支教教师带着永嘉教育的殷殷重托来到红原县支教。他们克服高反、昼夜温差、饮食带来的不适,不遗余力地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及收集的各类优秀课例等一一分享给结对的老师。他们说,学校需要我们教什么、我们就教什么,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支教教师在学校举办各类示范课、专题讲座等活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成熟的学校管理模式的输入,使当地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同时,也改变了当地教师的教学理念。 因两地来往不便,永嘉县教育局还积极筹谋开展“互联网+教育”结对,共享优质资源。为此,制定了详细的教育教学帮扶工作方案,具体从教师队伍培养、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对口帮扶和贫困学生捐助等方面统筹推进对口帮扶工作,达到强弱互补、资源互享、交互引领、和谐共进的目的。 对口帮扶红原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既是能量与温暖的传递,也是永嘉老师对自身的磨砺和考验,更是教学思想的深度融合。支教教师深入支教点课堂、承担培训,不仅教好所在班级的学生,带动全校教师的研讨风气,还帮助其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师培养培训,使红原学校管理水平、教学科研能力和信息化建设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近年来,我县派出优秀、骨干教师16人到红原支教,其中年2人、年5人、年6人,年3人。此外,接纳红原县2位同志到我们县挂职,其中一位挂职县实验中学副校长,为红原培育教育管理人才。 “组团式”帮扶有新亮点 年,我县根据实《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方案》《年温州市对口工作要点》精神,按照“精准、可实现、可持续、有成效”原则,统筹多方力量做好红原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重点支持红原县高中阶段学校提升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 强化协同计划可操作。主动与红原县教育局及红原结对高中等学校做好沟通对接,确保“组团式”帮扶计划有可操作性,并符合当地实际需求;强化责任落地有效果。“组团式”帮扶做到细化到点延伸到边,确保各项工作安全有效,切实解决红原确需解决的事;强化学校结对有成效。今年,9所学校虽已完成到红原结对学校送教送培等线下结对,接下去要进一步对工作进行细化、跟进,争取有新的突破。组织12所高中等学段学校到红原开展新一轮的线下结对活动,达到结对学校的线下活动全覆盖;强化来永就读有力度。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红原建档立卡学生来我县就读,贫困学生结对助学争取达到人;强化帮扶工作有实效。实施示范引领,大力支援与带领红原教师开展素质研修,提升教书育人本领。定期开展支教活动,引领红原教育教学有新提振。帮助红原县学校加快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数字化校园、数字化教育。综合永嘉教育各方力量,推进“组团式”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文字:麻庆杰 编辑:郑晓玲 审核:金成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